近日,在巴蜀大地长眠的英烈终于等来了亲人的牵挂,八公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功为安葬于四川省邛崃市烈士陵园的安徽籍烈士牛全炳寻得亲属,让阔别了70余年的血脉亲情穿越时空重逢。
专班攻坚,从泛黄档案中打捞记忆
去年9月,山王镇王巷村78岁老人牛全台带着泛黄的记忆找到八公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称中华英烈网记载的“牛傅炳”烈士,很可能是其哥哥牛全炳。接到反映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即成立专班寻亲小组,全力投入寻亲工作。寻亲小组从泛黄的资料中梳理出可能的线索,并在王巷村开展原始材料收集及走访谈话,明确了牛全炳牺牲的时间、地点、战役与烈士牛傅炳牺牲的时间、地点、战役高度一致,且牛全炳父母在世期间均享受烈属待遇。
跨省联动,为忠骨铺就归乡之路
在邛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同下,两地搭建起了“云端认亲”桥梁。寻亲小组往返于档案馆、村委会等地,通过比对入伍时间、牺牲战役等核心信息,结合当地老人的口述记忆,最终确认王巷村烈士牛全炳与邛崃市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牛傅炳确系同一人。“当两地资料在屏幕上完全重合的那一刻,我们知道终于帮烈士找到家了。”参与寻亲的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回忆道。这场跨越1500公里的“认亲”,让烈士墓碑的名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重新连接起血脉的温暖坐标。
圆梦时刻,七旬弟弟泣诉手足情深
“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到我哥哥的墓前看一看,这真是圆了我们一家人的心愿,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当牛全台老人得知哥哥安息之地时,这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泪如雨下。
据悉,烈士牛全炳于1950年在川西剿匪战斗中牺牲,年仅21岁。此次寻亲的成功,不仅完成了烈士亲属“去哥哥墓前说句话”的毕生心愿,更让后辈得以在墓碑前聆听那段尘封的英雄往事。
精神传承,让红色基因赓续流淌
这场跨越75年的“重逢”,是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替烈士看爹娘、为烈属办实事”的生动缩影。正如八公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所说:“每个烈士背后都是一个等待团圆的家庭,我们多一份努力,就能让英烈精神多一份传承。”
为烈士寻亲,寻的是一份思念,更是一份传承。这场凝结着两代人期盼的寻亲,终为长眠异乡的英魂与望眼欲穿的亲人搭起重逢的桥梁。下一步,八公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为烈士亲属提供优质服务,将以更多实际行动守护红色血脉,让英烈精神在传承中熠熠生辉。
(记者 柏雪 通讯员 胡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