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喜上枝头》,向宋画美学的深情致敬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喜上枝头》,向宋画美学的深情致敬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2/10 9:57: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今年春晚,北京舞蹈学院的作品《喜上枝头》惊艳亮相,作品以“喜鹊登枝”为灵感,完美地将整个舞台打造成一幅巨型的宋代国画,丹青之境绘出无尽风雅,可谓极致的东方美学。

自古以来,舞蹈之美,在于它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成为一种永恒的艺术。同是北京舞蹈学院的作品,同是华宵一女士的领舞,《喜上枝头》相对于去年的《锦鲤》,却彰显迥然不同的特色,其创意之巧、舞姿之美、色彩之雅、手法之妙,堪称文化盛宴,又为艺术经典,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视听体验。

意深——舞蹈与绘画的邂逅

金蛇迎年,喜鹊报春。《喜上枝头》巧妙地将舞台化作一卷宋画。横轴竖幔之间,10只报春“喜鹊”从古卷中跃然而出。美好春光唤醒画中“喜鹊”,华宵一与众舞者在枝丫上灵动雀跃,表达新的一年好运将至的期许。

众所周知,宋画技法极为精湛,以笔触细腻、意境深远著称,特别是山水花鸟画,在宋朝迎来了独树一帜的黄金时代。编导参考大量宋画作品,尤其从南宋画家林椿的《十全报喜图》中获取灵感,将宋画的美学哲学完美地转译为舞蹈中的构图逻辑。通过深刻借鉴宋代绘画的美学,舞美设计不仅还原了当年画作的精髓,更注入了当代美学的元素,展现出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潜力。如果说龙年《锦鲤》的创新在于为空间“做加法”,开拓了新的维度;那么蛇年《喜上枝头》的创新则作了一个优雅的“转身”,反其道而行,为空间“做减法”,它将舞蹈“装裱入画”,似乎要把立体空间“塞”回到平面。当舞台变成一方宋画尺牍,背景成为留白氤氲的宣纸,舞者便化作工笔描摹的墨痕,营造出工笔花鸟的极美意境。舞毕时,“喜鹊落窗”登门报喜,将幸福吉祥带进千家万户。

喜鹊自古以来都是“吉祥”的象征,舞蹈节目《喜上枝头》首次把沉浸式观看方式带到了春晚的舞台上,观众自始至终就像在欣赏中国画一般,几乎每一帧画面里都有非常精美非常耐看的定帧,让人尽享其中的古典之美。

舞美——美学与意蕴的融合

用工笔勾勒出舞蹈,这在春晚舞台上尚属创举。《喜上枝头》以中国古典舞为基础,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和流畅的动作衔接,模拟喜鹊报春的姿态。舞者们的动作轻盈灵动,既展现了喜鹊之俏皮,又传递出节日之喜庆。

舞蹈,被誉为“生命的旋律”,每一次的旋转,每一次的跳跃,都是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喜上枝头》正是一幅工笔画般的舞蹈,“细腻的平面美”贯穿始终,舞出了艺术舞蹈的灵动与内涵。多处剪影的运用更是剥离了立体细节,只留下气韵流转的线条,将所有的视觉重心都集中在平面构图之中。《喜上枝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喜鹊枝头”。开场时喜鹊立枝头欢快地鸣叫,呈现出迎春的活泼氛围。第二部分“天空翱翔”。随着音乐的变化,舞者们通过群舞的形式表现出自由翱翔的意境。第三部分“房中观鹊”。最后一段,通过移动道具窗户,观众看到舞蹈者们在房间内观察喜鹊的情景。在造型编排上,导演几乎是逐帧为画卷做“工笔点染”,倘若仔细观看,便会发现10只喜鹊分别呈现了从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一直到十人群舞的不同舞段,寄托不同寓意的祝福。

《喜上枝头》的舞美设计真的如同一幅卷轴,舞者们如同山水画中人,翩翩起舞之中,东方美学与意蕴在此间自然生成而流淌,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文化的双重享受。

色雅——审美与情感的共鸣

《喜上枝头》的色彩搭配主要源自传统国画中的“青绿”“靛蓝”“素白”和“茶褐”,这些色彩使得整个舞台色调更加鲜活,跳出写实的局限,展现出舞台的生机与活力。

从美学的范畴说,舞蹈的色彩运用旨在通过视觉上的冲击,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喜上枝头》将复杂的故事情节省略,用素雅的色彩丰润人物,赋予人物欢快地跳舞,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新春的喜悦。整幅画面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值得注意的是,色彩和线条的完美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简洁而富有美感,靛蓝为鹊,青绿为松,素白为幕,茶褐为枝,还原宋代绘画的雅致美学。舞台背景通过与舞者的互动,实现了动态与静态的完美交融。舞台上,时而鹊立枝头,时而绕枝盘旋,时而空中翱翔,时而结伴群舞,创作者弱化写实,突出写意,青松绿与瓷器蓝绝配,茶褐枝与素白幕映衬,舞者们化身为那细腻的墨痕和生动的色彩,每一帧都美得像壁纸,美得像定格画中的特镜,让“送喜”的美好寓意更加鲜明。

每年春晚都是万众期待的盛典,而其中深受瞩目的舞台色彩总是让人心旌荡漾。不得不说,《喜上枝头》的色彩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难怪网友们观后惊呼“帧帧如画”“美到心坎”。

韵长——艺术与文化的对话

人在画中舞,舞在画中绘。《喜上枝头》尽显国风古韵,不仅展现了绝美的艺术风采,还完美融合了东方美学的深邃与细腻,仿佛带领观众踏入了一个古典而幽雅的艺术殿堂,令人禁不住为之倾倒。

节目里用了春晚史上最大的道具,在“画卷”中搭建了一个寓意“送喜”的松枝,简直探出“画框”,模糊了平面和立体的界限。一株枝头,一副留白,《喜上枝头》渲染出中华文化美到骨子里的意境。当国画般的质感配上灵动又轻巧的“喜鹊”之姿,《十全报喜图》《松梅喜鹊》《梅雀图页》等经典国画便活了起来,既有古典舞的柔美与含蓄,又不失现代舞的灵动与创新。演员在树上树下起舞,形成徐徐展卷的国画,每个舞姿犹如笔墨,亦缓亦急,亦浓亦淡,画中起舞,舞中绘画,每一个转身,每一次飞扬,都精准地捕捉到了喜鹊的神态与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生机勃勃的林间,与喜鹊共舞,同春天对答,共享这份来自自然的喜悦。随着《喜上枝头》的落幕,属于我们的这个春天也在期待中悄然降临。

舞蹈之美,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那些舞者裙摆轻轻晃动的刹那,犹如春风拂面,蕴含着浓浓的优雅与诗意。这不仅是一场舞蹈与绘画的跨界融合,更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一次深情对话,让人回味悠长。

(徐瑞成)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