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种植村轮作不歇棚
为克服西红柿“重茬”难题,谢家集区望峰岗镇陶圩村在2023年引进“红颜”草莓成功的基础上,今年扩大大棚草莓种植面积,以接茬轮作的生产方式,让早春西红柿大棚“不歇棚”,达到一棚多用的效果,提高了果蔬种植效益,促进了村民增收。
从12月下半月开始,陶圩村应台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里的草莓开始成熟,产量逐渐提高。眼下,正是大棚草莓采收期,走进基地大棚内,顿感暖意融融,一排排翠绿的草莓秧苗沿着田垄整齐铺开,不时有一颗颗鲜红饱满的草莓点缀在片片绿叶中煞是惹眼,诱人的果香引人垂涎欲滴。
合作社社员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今年草莓行情好,前期刚下来时,收购价40元一斤;现在产量多了,收购价在27元一斤。价格以后还会掉,但总体今年好过往年太多。据了解,今年草莓行情好是因为秋天气温高,草莓苗9月间定植后出现旺长,之后光长秧不开花,草莓结果少,由此带来价格高涨。合作社在引种后由于管理得当,产量基本没受到影响,效益好,自然增收明显。
应台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应继征介绍,应台孜西红柿种植历史悠久,沙瓤可口,在淮南和周边地区一直小有名气。西红柿种植有“重茬”困扰,就是种了两三年后,继续在原地种植的话,会受到土传病害的侵袭,这是由于作物病菌在地里有了一定时间的积累后便会爆发,造成作物减产及品质下降,严重影响种植效益。这是一些农作物的通病,像酥瓜、花生,包括草莓等都很明显。要解决“重茬”难题,西红柿种植必须换地或是“晒棚”一年,就是换到新环境或是杀灭土壤中积累的病菌,才能解决“重茬”问题。换地要重新搭棚,费时费力;而“晒棚”一年,则意味着大棚得荒废一年,土地得不到使用。
为此,陶圩村应台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2023年引入草莓,从田家庵曹庵镇购入优质“红颜”草莓种苗进行试种。曹庵是草莓大镇,市场规模大,技术成熟,合作社2023年试种的3亩“红颜”草莓大获成功,品质高,效益好。尝到了甜头,合作社在2023年的基础上,今年扩大“红颜”草莓种植面积达到6亩。应台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表示,基地大棚将采用“2年西红柿+2年草莓”的种植模式,在解决“重茬”难题后,今后还将继续扩大引种草莓种植面积,积极为村民创收。
(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