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战国龙纹青玉璧:它见证传统文化的久远与绵延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战国龙纹青玉璧:它见证传统文化的久远与绵延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2/26 7:59:5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中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数千年的辉煌历史,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的过程中,把捡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用以打扮自己,美化生活,由此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数千年后,时至今日,玉已经不仅仅是一件表达身份和品位的器物,由于人们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因此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形成了内涵丰富又极具风格的“玉文化”。

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内,有一组极具研究价值的玉璧,看到它们就仿佛踏入一条隧道,在时空转换中模糊现在,回到过去,在悠悠的历史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绵延与久远。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展柜中看到,这几块玉璧色泽清透、温润无比。据了解,它们名为“战国龙纹青玉璧”,2018年出土于战国时期寿春城遗址内状元一号工地一处窖藏。公元前241年,楚国与韩赵魏燕四国共同伐秦。攻秦战败后,将都城迁往寿春,这使得寿春成为楚国最后的都城,在寿县境内发现的大量楚文化遗迹、遗物,也集中呈现了楚国晚期文化的辉煌成果和时代特征。

璧是上古时期重要的玉器之一,《周礼》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春秋战国时期,玉璧仍然具有祭天和随葬的传统礼制功能。这一时期玉璧的广泛使用也促进、推广了玉文化的发展。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查阅资料得知,楚国玉器品种丰富,制作技艺精湛,富有流动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宗教、道德、政治、礼仪等文化于一体,体现着楚人的性格、民族精神和审美观念等。楚国玉器在我国古代玉器史上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为后世玉器工艺美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仔细观察可发现,这五块玉璧中有三块品相最为出众。它们的直径在25.5厘米至32.5厘米之间,内径在5.5厘米至8.9厘米之间,厚度约0.5厘米左右,玉璧上均装饰有龙纹。据悉,战国时期,儒家文化中有“君子必佩玉”的风潮,当这一风潮席卷长江中游的楚国时,再一次给龙文化和玉文化的结合提供了不一样的完美契机,玉龙的纹样及工艺也由此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格。

据了解,在儒家经典的《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三礼”中,明确了玉府的官阶等级、隶属关系、职能编制和工作任务。按《周礼》的规定,玉府隶属于天官。天官是天子近旁的最高权力机构,乃六卿之首,属最高等级。从组织编制和配备上也能够看出玉府的至高地位,它整套机构很齐全,规模相当大,约八十人,分别负责管理档案、技术管理、加工采集等具体工作。早在商周时代的中心城市就已经形成了繁荣的制玉业,玉府的各种职司配备具有双重任务,对国家玉器的管理以及加工宫廷所用玉器。

据史料记载,春秋中后期,楚国已经有专门治理和掌管玉的官员——玉尹。刘向《新序》卷五有荆人卞和“奉玉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尹相之”的记载。荆门包山楚墓曾出土了大批竹简,竹简记载:楚国设有玉府,专门管理和制造玉,据说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国家专职管玉机构。

(记者 付莉荣 张明星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