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尾鱼苗和5500只中华鳖幼苗放流瓦埠湖
12月13日,由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2024年淮南市瓦埠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举行,在市、县渔政及水产等部门参与下,50万尾花白鲢鱼苗及5500只中华鳖幼苗放流寿县瓦埠镇水域。
此次放流地点处在瓦埠湖大桥旁水域,当日阳光灿烂,瓦埠湖烟波浩渺,大桥宛若游龙横卧湖上,蔚为壮观。由于放流有中华鳖及花白鲢幼苗,此次放流分为两个环节。随着增殖放流活动的多年延续,如今的放流愈显专业和成熟:5500只甲鱼苗经精心包装,分置于近40只箱中,既保障运输,又便于放流;3辆活鱼运输车都带有氧气瓶,保障氧气供应。在首先进行的中华鳖放流环节,为达到良好的放流效果,保障放流鱼鳖苗的成活率,放流选择由寿县瓦埠湖经济开发管理区提供的巡逻艇及机船,分别载运至湖中心放流。当日风大浪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乘坐的巡逻艇在风浪中,感觉如乘坐拖拉机般颠簸。待行至预定水域,便由瓦埠湖开发区人员解开运输袋,将整袋中华鳖幼苗倾倒至湖水中,让它们来到更广阔的新家。
待中华鳖幼苗放流结束,便转场至花白鲢鱼苗放流现场。此处位于桥头南侧,更适合鱼苗运输车行进到达。鱼苗放流作业专业且迅捷, 3辆鱼苗运输车次第进场,车辆外侧轮胎骑到一截枕木上,略微形成倾角,便于水流下泄。放流开始,只见车上连接出口的长长管袋接入河中,待打开闸阀,鱼苗则随水流通过管袋直接进入瓦埠湖。入水处,鱼苗欢畅,不时跃出弧线,看着让人欢喜。渔政人员介绍,这样放流不伤鱼苗,成活率高,也提高放流效率。
据了解,放流瓦埠湖的中华鳖及花白鲢均为当地土著鱼种,经招投标程序,放流鱼苗全部由省级水产良种场供应。其中,中华鳖幼苗来自于寿县堰口镇综合养殖场。该养殖场是省龟鳖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其“寿丰牌”商标为安徽省著名商标。花白鲢鱼苗则出自淮南市窑河渔场,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过程中,由放流活动技术组专家经现场检查鉴定和测量规格。放流过程全部经公证处公证,确保放流质量和数量。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瓦埠湖作为我市第一大淡水湖泊,面积约24万亩,为我市沿湖各县区发展渔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根据市水产站与淮南师范学院联合组织开展的2024年瓦埠湖渔业资源环境监测报告,显示瓦埠湖渔业资源出现资源量下降、个体小型化,并且有进一步衰退的风险。为此,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了瓦埠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资金25万元,共放流鲢、鳙、中华鳖等苗种50.55万尾(只),以滤食性的鲢、鳙为主(50万尾)。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不仅有助于增加瓦埠湖的鱼类种群数量,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而且能够净化水环境和提升水质,有效修复与稳定瓦埠湖的生态环境,造福沿湖群众。
为保护放流苗种、提高放流苗种的成活率,市农业农村局于12月12日下发了《关于近期加强瓦埠湖渔政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沿湖各县区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禁用渔具捕捞、无证捕捞等各类非法捕捞行为,强化宣传和巡查力度,确保增殖放流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