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流淌历史的缩影 讲述城市的文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流淌历史的缩影 讲述城市的文明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0/30 9:14:1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流淌历史的缩影 讲述城市的文明
——读《伟大的中国大运河》

同样介绍一个人、一处景、一件物事、一段历史,有的人讲来干枯乏味,令人昏昏欲睡,而有的人讲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讲述者不同,呈现的方式不同,给受众的感觉天差地别。毫无疑问,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讲述者,由其编著的《伟大的中国大运河》用简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示着大运河的今昔。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和剪裁,每一言每一语,每一帧每一幅都切中读者的审美。

于很多读者而言,这本书掂在手里沉甸甸的,沉不只是因为书本的分量和手感,更是因为历史的厚重。全书从世界的运河讲到中国的大运河,从2500余年前春秋时期开凿的古邗沟讲到“诗路”雅意绵延至今的浙东运河。在谋篇布局上,以大运河的十大河段为叙事脉络,将全书分为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卫河(永济渠)、通济渠、会通河、中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浙东运河十个篇章,每一个篇章都罗列了不同河段两畔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风物及人文胜迹,更有文物、地图、照片、示意图等作为辅证。间或,穿插文人吟咏的诗句,使得运河的气韵更显灵动,仿佛它是活的一般。不知不觉,将人从现实中剥离开来,带回到几百上千年前,得以看见运河两岸的风光和场景,伴随着闹与静、盛与衰的演绎,走过一程又一程、一年又一年。

如果将读者比作游客,《伟大的中国大运河》好比是一张描述详尽的导览图,标记着运河边上值得一观的景点,又似一个口才极好的导游,为我们将大运河的自然风貌和历史人文娓娓道来。有意思的是,书中的许多知识我们此前并不了解,却没有丁点的生疏感。这种感觉,就好像小时候听隔壁学识渊博的长者讲故事,讲关于一条河的历史,讲河道两边的四时风光,讲过去曾经发生的故事,讲它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改变……

不同篇章的内容自成体系,但又不是完全割裂。正如书的序言里所写:“本书将大运河沿岸的18座城市串珠成线,从河段演变、城市历史、地貌建筑、水利科技、文化遗产等角度,展现了中国大运河多样的风土人情、深厚的历史底蕴、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某种意义上来说,《伟大的中国大运河》借着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为我们呈现了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中华历史和城市文明的缩影。这缩影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多维的——有过去,有现在,有沿革,有变迁,有底蕴,有特色。

就文章的体裁而言,《伟大的中国大运河》当属说明文,语言严密准确,通俗易懂,文字朴实无华,没有故弄玄虚的味道,而是基于客观事实进行科普与阐述。

水能覆舟,亦能载舟。河流是阻隔交通的屏障,也是连接两岸的纽带,还常常是文明的起源之地。逐水而居,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古以来,传统村镇的选址几乎都与水系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发展之源。民间有句俗语,叫作“要想富,先修路”。在没有飞机、没有高铁、没有汽车,交通远还没有今天发达的古代,舟楫是人们出行、运输的主要形式。对于船只来说,有一条宽广无垠、四通八达的河流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比如大运河。皮日休《汴河怀古》的其中一首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千里运河,连通南北,不知道造福了多少国人。古代南方的士子文人进京赶考靠的是它,商贾贩夫南来北往靠的也是它,堪比国之大者的漕运离不开它,就连乾隆六下江南,也是沿运河而往……历史书上抖落几片碎纸屑,十之八九就有多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与大运河有关。

我在读《伟大的中国大运河》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所在的城市慈溪,位于后海之南,是宁波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亦即是浙东运河的所经之地,故而看到浙东运河篇尤其读到介绍宁波的文字,倍觉亲切。作为中国大运河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浙东运河是我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它西起杭州西兴,东至宁波甬江入海口,全长250余千米,将内陆的大运河与海丝之路相连接,为推动中外商贸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浙东何以繁华?便利的水运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着非凡的意义与作用。据说,浙东运河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200千米航道,被称为“当代正在使用的活态的交通博物馆”。

当然,本书亦存在着些许小瑕疵。比如“越窑青瓷的千锋翠色”部分,“锋”字疑是“峰”字之误,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同时,将越窑青瓷视作绍兴地区的代表产物也有待商榷。事实上,把它放在宁波一节里更为合适。

“一部陶瓷史,半部浙江造。”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以宁波慈溪上林湖区为代表的越窑,不但是中国瓷窑的开山始祖之一,而且是中国瓷窑中最负盛名的瓷窑,它以其青瓷产品之精美独特,在中国前期瓷史上占据了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青瓷的生产技术更是唯越窑马首是瞻,到唐代进入全盛,成为执青瓷生产之牛耳的名窑,其繁华景象绵延唐、五代、北宋近六百年。在发展至鼎盛的吴越时期,越窑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侧翼”的布局特点。“一个中心”指的是上林湖窑场,“两个侧翼”指的则是东钱湖窑场和上虞窑场,而且上虞窑场因出土文物造型、取材、构图、技法与上林湖如出一辙,被视为是“上林湖越窑的卫星窑”。亦即是说,无论从现境归属还是文化传承来讲,青瓷包括“青瓷优选”秘色瓷入列宁波代表席更为妥帖。

不过,整体而言,瑕不掩瑜,正如大运河将沿线城市和风光串珠成链,自北向南,各显特色。《伟大的中国大运河》将流动的大运河送到我们面前,让我们对运河,对运河两岸的城市,对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功莫大焉。

(潘玉毅)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