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知道后来居然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当初不过是方圆五十里的“偷牛小国”,我们更会对楚国的一路走来,励精图治、奋发突起、不屈不挠,肃然起敬、刮目相看。
燧人、伏羲、神农,被尊称为“三皇”。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被尊称为“五帝”。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皇”“五帝”。
他们对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都建立有不世之功。
“五帝”之一的颛顼,他有一个曾孙,名字叫作重黎,被同样是“五帝之一”帝喾被任命为火正。
火正,就是火师,官职名称。主要负责火种的保管以及祭祀时火的使用。
在人类还没有发明和掌握人工取火技术(比如钻木取火、钻燧取火)之前,火种的来源主要依赖对自然界天然火种的提取和保存。比如,雷击产生的火种,阳光曝晒易燃物产生的火种。
有了火,远古的人类不仅可以享受到熟食和美味,还能在夜晚带来光明。
由此可见,那个时候,火正不仅位高权重,还要深得五帝的高度信任,才会被任命担任这个极为重要的核心职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正这一职位,由最初的火种保管、负责祭祀用火,渐渐演变为具有占卜、祈愿和沟通人神功能的巫师。
巫师,是祭祀的主角。
因为重黎担任火正以来,业绩突出、功绩显著,被帝喾赐名为祝融。
所以,祝融的职位是火正,也就是火师。
祝融后来演变成为火神。
可是后来,人们只记得祝融这个名称,反而不记得重黎这个名字了。
其实,重黎应该是火神才对。
2
早在帝喾时代,祝融一族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郑一带,建立祝融氏之国。
因此,新郑又被称为“祝融氏之墟”。
“祝融氏之墟”是楚人先民的最早起源地。
祝融氏有很多分支,其中的一支后裔,生活在“祝融之墟”的有熊(地名),这就是后来楚王以芈为姓、以熊为氏的源起。
祝融的儿子陆终,有六个儿子,第六个儿子叫季连。
季连的后裔里,有一个叫作鬻熊的人。
“清华简”公布后,其中的一篇《楚居》,记载了这样一个事情。
鬻熊的妻子妣厉难产。
巫师剖开了妣厉的腹部,取出了婴孩。
这个婴孩后来取名熊丽。
熊丽存活了下来,不幸的是,妣厉却因此而死去。
鬻熊和有熊部落的人,都异常伤心。
巫师用“楚”,也就是今天被人们熟知的荆条,细心地包裹妣厉的腹部,以让她的腹部看起来好像没有伤口一样。
然后,把妣厉安葬在了有熊部落的领地里。
为了纪念她,有熊部落称自己所居住之地为“楚”,称自己为“楚人”。
这是“楚”这个名称的来源。
此后,诞生了“荆楚大地”之称。
3
鬻熊,很有志向和远大抱负。
商朝末年,鬻熊投奔周国(商朝的诸侯国,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西周的发源地),得到西伯侯、周国君姬昌的赏识和信任,幸运地成为姬昌的火师。
《史记》里这样记载:“鬻熊子事文王”。翻译成为今天的白话文,大意是“鬻熊如同儿子对待自己的父亲那般侍奉周文王”。这显示了鬻熊对姬昌的赤胆忠心和绝对忠诚。
事实上,鬻熊不仅仅是姬昌的火师,还相当于姬昌的老师,指导姬昌著作出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影响深远的一部传世经典——《周易》。
姬昌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接任。姬发顺应民意,一举推翻民怨沸腾的商纣王,建立西周,成为西周的首任王。
姬昌,西周的奠基人。姬发,西周的创建者。
西周建国后,姬发时常感念父亲姬昌对自己的教诲、培养以及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追封自己的父亲姬昌为文王。
这是姬昌的周文王谥号的源起。事实上,周文王姬昌,并没有真正担任过西周的王。
这也是历史上,西周传国“12王11代”说法的由来。
周武王姬发去世后,他的儿子姬诵接任,成为西周的第二任国君,史称周成王。
西周盛世“成康之治”,由此开启了。
周成王姬诵,和他的父亲一样,十分感念国家奠基人姬昌的卓著功勋。
周成王姬诵也没有忘记鬻熊所作出的贡献,于是,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
西周的爵位制,分为:公、侯、伯、子、男。
子爵,是封地最小的爵位。
但毕竟有封地,总比没有封地强。有了封地,才有立足之地。
子爵熊绎,得到方圆五十里的封地。
封地在丹阳(今天的河南省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现淅川境内丹江水库库区)。
楚国建国。跻身西周100多个诸侯国之列。
熊绎,成为楚国始封君,也就是楚国的第一位国君。
丹阳,成为楚国始都。
4
楚国初建的时候,一贫如洗。
熊绎唯一拿到手的,就是方圆五十里封地。
熊绎带着楚人,来到了自己的封地丹阳。
即便再穷,也要祭祀,怀念和犒劳先祖,祈愿先祖和上天的庇护,降下好运、福祉,驱邪免灾,保佑楚人繁衍兴旺。
用来祭祀的庙堂(草棚)建好了,却发现,一无所有,找遍全国,还是连祭祀必备的牺牲都没有找到。
人穷志短。无奈,只有来到邻国鄀国,悄悄牵走(偷)了一头连角都还没有长出来的小牛,但又担心小牛的主人找来,于是连夜把小牛宰杀祭祀。
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鄀国盗牛”,也叫“楚人盗牛”。
楚国,也一直被人讥讽为“偷牛小国”。
此后,楚国一直沿袭和保留着夜间祭祀的习俗。
熊绎在担任楚君的任上,和普通的楚人没有什么区别,他乘坐牛拉的柴车,身穿破旧的衣服,和楚人一起辛勤劳作,开山、耕种,发展农业生产。
熊绎十分怜惜和爱护民众。
熊绎还以他的先祖鬻熊为榜样,对周天子忠心耿耿、尽心尽责。每年秋天,丰收之后,熊绎都会跋山涉水,不辞劳苦,去向周天子进贡。他与齐国、鲁国等国君一起,竭力辅助周成王和周康王。西周著名的“成康盛世”,也有着小国楚国的贡献。
5
所有的路,都不会白走。
任何励精图治,都不会白费。
小到一个个体,大到一个国家。
“偷牛小国”楚国的不懈进取和努力,渐渐赢得民众的拥护,国力不断增强。
一代接续一代,开疆拓土,楚国的版图就像滚雪球那样,不断扩展。
经过16代楚君、300余年的接续奋力,到了楚武王熊通的时候,楚国的疆域广袤,国力强盛。
楚武王熊通,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楚君。公元前704年,已经担任了36年楚君的熊通,自尊称王。
雄心和野心,都暴露无遗。
周天子是那个时候的天下共主,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称为王。
一股天下的霸气,已经展现。
楚武王熊通,是周朝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因为他是西周所有诸侯国,第一个称王的诸侯国。
楚武王熊通,是楚国历史上一个里程碑。他之前,皆为楚君(共有16位);他之后,皆为楚王(共有26位)。
空前,但没有绝后。
公元前690年,当了36年楚君又15年楚王,前后51年楚(君)王的楚武王熊通,在楚都丹阳去世了。
楚武王熊通,把一个生机勃发楚国,交到了他的儿子熊赀手中。
熊赀成为新的楚王,是为楚文王。
楚武王熊通告诉熊赀,中原腹地已经无法承载楚国的宏图,楚国应该把眼光投向更远的南方。
同样雄才大略的楚文王,在他刚刚担任楚王的初年(楚文王元年),毅然决然地把楚国都城,迁往江汉平原腹地(今天湖北荆州的纪南城),命名曰郢都。
6
从中原大地,到江汉平原,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元年迁都郢都,楚国以今天的湖北荆州为中心,开启了长达412年(公元前689年楚文王从丹阳迁都郢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郢都)的光辉岁月。
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年,楚庄王熊旅(熊侣)担任楚王的23年间,楚国登上春秋霸主之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问鼎中原,北上饮马黄河。
楚国在庄王时代,达到春秋最为强盛的巅峰。
楚宣王熊良夫执政的30年间(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40年),楚威王熊商执政的11年间(公元前339年-公元前329年),并称“宣威盛世”,那个时候,楚国成为七雄中疆域最大的国家,综合实力位居七雄第二位,达到战国最为强盛时期。
楚国的国都郢都(纪南城),生活有30万人,极为繁华,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
那个时候,七雄总人口不过2000万。
然而,也许国运如此,盛极必衰。
在“宣威盛世”之后,楚怀王熊横执政的30年(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99年)和楚顷襄王(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3年)执政的36年,楚国形势急转直下。
也就是在这短短66年间,楚国彻底失去可能统一六国的重大历史机遇。
公元前278年,也就是楚顷襄王21年,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标志性大事件。
秦将白起率领的秦军,攻陷楚都郢都。
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迁都陈城(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不知道是否还记得,公元前689年,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楚文王把楚国都城从丹阳迁都郢都,楚国从中原跃进至江汉。
时隔412年光辉岁月,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迁都陈城。
楚都,在412年之后,重回中原。
事情不是重回中原那么简单,因为,这意味着,楚国彻底失去辽阔、富饶的江汉平原。
标志着楚国由盛转衰的重大历史转折点。
从那时起,楚国此后的55年,都在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之中。
楚国,在苦苦等待着一位雄主的出现。
他将带着中兴楚国的薪火,肩负举国之重托,现身战国晚期宏阔而喧嚣的历史舞台。
如你所知,他的名字叫作熊完。
楚国的最后一代雄主,楚考烈王。
(沈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