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公山淮南子文化园,有出自《淮南子》的四大神话故事雕塑,女娲补天就在其中。每次驻足,都深思寻其意,但往往不得要领,所谓神话,就是人们想象的改变世界或改造自然的故事。《矛盾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就消失了。”神话的魅力就在于,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力、丰富的感染力、浓厚的神奇力,为人们改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自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级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意为很古的时候,四方撑天的柱子倒塌,九州大地裂缝开,天不能全部覆盖大地,地也不能遍载万物,大火蔓延而不能熄灭,洪水爆发而控制不住,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鸟捕食老弱之人。在这种天崩地裂的情况下,女娲熔炼五彩石补缀天穹,斩断巨龟之足作撑天支柱,杀死黑龙以解救中原人民,积聚芦灰堵塞平地涌出的大水。女娲补天既是神话故事,也是常见成语,最早的出处于《淮南子》一书,这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精神寄托,也是形容人们改造天地的英雄伟气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补天》演化了女娲补天的故事,神化了人们求仙的欲望,造化了后人借神追仙的目的,巨鳌走散睡觉,仙山也跟着沉下,“方士寻不到仙山,秦皇岛终于死掉了;汉武帝又教寻,也一样地没有影。”“所以直到现在,总没有人看见半座神仙山,至多也不外乎发现了若干野蛮岛。”事与愿违是人生的常态,求仙或做仙是人类的一种奢望,任何神话故事,都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想象,既赞扬美好的一面,也规避不好的一面,这是一切神话传说的神奇之处,也是一切神话传说的魅力所在。
全国各处有多种女娲的传说,在敦煌有明确的文字题记,西魏大统四五年(公元538、539年)。凿建莫高窟中的女娲神仙画像位于第328窟。在这幅壁画中,伏羲与女娲的上半身表现为人形,而下半身则具有兽形特征。具体来说,伏羲的形象被描绘在一侧,他手中持有矩(一种带有折角的尺子)和墨斗,身体周围有一个圆轮,圆轮内部装有金乌,这代表着太阳。另一侧的女娲则手持规(一种用于绘制圆圈的工具),她的身体周围同样环绕着圆轮,但圆轮内含有蟾蜍,象征着月亮。这些工具包括矩、墨斗和规,都是木工常用的,它们可以用来画出圆形、方形以及直线。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此在这里圆和方的形象代表了天地。伏羲和女娲作为创世神,被赋予了开天辟地的伟大使命,也是中华民族对英雄人物精神崇拜的一种信仰。
神话故事不是虚构,虽然它充满夸张和幻想,表面上与现实相差甚远,但本质上仍然是人与社会的真实反映,任何神话故事都具有客观性和实体性,是意志顽强战胜自然困难的故事。因为具有客观性,所以才有生命力;因为具有实在性,所以才能代代相传。女娲补天神话故事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民族信仰,女娲补天神话一方面表达了中华民族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无畏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从这个意义认识女娲补天神话,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增添动力。
女娲补天神话既然是《淮南子》首次记录,就说明这一神话故事与淮南地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淮南人民有着密不可分的文化联结。神话传说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神话故事的永久魅力就在于为社会发展带来永久的动力,也就是说要为淮南发展助力。八公山是女娲补天神话的原产地,也是女娲补天故事的传承地,我们应该传播好这一神话,更应该利用好这一故事的内涵。
荆州市打造的室内主题游乐项目《女娲补天》提供了一个优秀案例。借上古天地崩塌,女娲为拯救苍生,炼成五彩石用于补天为底蕴。演绎出各方神魔蠢蠢欲动,欲将五彩石的灵力据为己有,引发了一场“五彩石争夺战”。以争夺五彩石为切入点,设计出争夺战的水神共工、火神祝融、炼狱黑龙、东海巨龟等环节。通过动感轨道车与3D影像的结合,把神魔的攻击、山洞的崩塌、“创世方舟”的跌落等画面,与轨道车的颠簸晃动结合起来,模拟出了不同场景下真实的动作反馈,让游客全程“入戏”,获得十足的沉浸感。
淮南是女娲补天神话的诞生地,八公山既然是神话产出之地,就应该讲出它的故事,为八公山注入神灵;既然八公山是神仙成长之地,就应该描绘出我们的设想,八公山紫金石就是女娲补天遗用的五彩石,紫金石的色彩让人喜爱,五彩石的价值让人敬佩;我们可以想象,八公山升仙台就是龟背的残存,是灵龟的化身,具有升天的功能;我们可以描绘,八公山的飞鸟就是黑龙的转世,八公山森林是芦灰的再生……
成仙,是中国人古老的梦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朴素辩证法的实证,也是中华哲学思想的真实写照。八公山是刘安炼丹成仙的地方,也是神仙诞生的地方,我们向往八公山,向往它的美景,向往它的传说,向往它的神话,向往它的发展……(刘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