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发扬”与“传承”写在美食文化上
记者对邓祝松(左)进行专访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总能唤起思乡之情,那是熟悉而温馨的“家的味道”。在上海,有一家名为“三品香”的餐饮连锁品牌,它借力“家文化”,打造温暖亲民、以“家”为底蕴的文化理念,为许多人熟知和喜欢。而这一品牌的创始人邓祝松就是淮南寿县人,也是上海市寿县商会常务副会长、餐饮专委会会长。近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赴上海开展“长三角一体化·淮南人在上海”主题采访活动,对邓祝松进行了专访。
邓祝松出生于寿县涧沟镇,1993年从老家来到上海。刚到上海时他只有16岁,对未来很迷茫,在肉类加工厂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到姐姐工作的店里帮忙。店老板看邓祝松年龄虽小,头脑却很灵活,动作也很麻利,就带着他一起做餐饮。邓祝松便跟着其入行,从厨师开始做起,认真负责加上确实喜爱,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慢慢地,积累了许多经验的邓祝松有了创业的念头,他一边打工一边攒钱。2004年12月28日,上海三品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邓祝松拥有了第一家“三品香”餐饮店。2006年,邓祝松注册了“三品香”品牌,到如今已经有10家门店,主要分布在松江区、浦东新区和嘉定区。门店主营江浙菜,选址定位在大型社区周边,打造一个有“家味”的江浙菜品牌。“门店共有50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大部分都是家乡人,还有的专门从家乡过来投奔我,我很欢迎他们。”邓祝松表示,“很多学徒都是从我创业时便跟着一起学习餐饮管理,他们进步都很快,有的还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然而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邓祝松表示,一开始门店发展过快且集中,管理跟不上,再加上经营出现问题,他迫不得已放弃了一部分市场。在后来的经营中,邓祝松变得更加沉稳,在吸取过往经验中谋发展。他说:“经营企业不能贪大,而是要做精,最重要的是做出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
邓祝松专门请了顾问,又请做高端品牌定位的企业帮忙做了品牌提升,并向上海菜传统烹饪技艺非遗传承人任德峰拜师学艺,将品牌发展做了规划和布局,实现了企业规模化、标准化、连锁化发展。后来,邓祝松在餐饮的基础上又做了酒店,将吃与住紧密结合起来。作为邻里家宴的首选,邓祝松对未来“三品香”发展有自己的想法,“让更多家乡人参与到企业谋划中,给更多老乡发展的平台,企业才会更加平稳。”
采访当天是工作日,到了傍晚,三品香餐饮店里顾客盈门。家人或朋友相聚一起,享受一道道美食,在品味中寻找慰藉,感受人生的乐趣。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走进电梯间看到,屏幕里循环播放着一段CCTV10科教频道《家乡至味》栏目为邓祝松与儿子邓宇拍摄的一期节目。
几年前,在父亲的影响下,邓宇毅然地进入三品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他戴上围裙,拿起大勺,从菜品原料的选择、口味的尝试、顾客的喜好调查等多方面慢慢学起,两人常常因为一道菜的选料和味道讨论到半夜。栏目组得知邓祝松父子俩的传承故事后,特别赶至上海,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拍摄。最终呈现的《家乡至味》节目让人感动,邓祝松的创业理念、对美食的敬重之情和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以及儿子传承衣钵将餐饮文化继续发扬光大的点点滴滴,都在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随着企业发展,邓祝松也在不断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一次偶然的工作对接中,他萌生了在云南进行校企合作的想法,很快便捐资建设了一所乡村书屋,这个项目还获得了“全国最美乡村书屋”称号。今年,邓祝松又在云南另外一所小学建设了第二间乡村书屋,他还与当地困难学生进行了一对一资助帮扶。
“目前,我正在对接筹备,想把这一公益活动在家乡寿县做起来。我希望在家乡建设更多的乡村书屋,让学生们能够阅读到更多的书籍,在温馨的环境中学到知识。”邓祝松表示,他对淮南这几年的发展感受颇深,“交通非常便利,环境也越来越好,希望能够借助商会的平台,为乡亲们做更多的事,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记者 付莉荣 张明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