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拥抱二十四节气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拥抱二十四节气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3/25 14:48:1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自记事时起,便经常从母亲嘴里听说二十四节气的名字。以至于稍大一点,我就像熟悉小伙伴们的乳名一样熟悉二十四节气。

还未到上学年龄,我对不少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话语便耳熟能详。如“新春(指立春)大似年”“春打六九头(打春即立春)”“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而小学低年级即诵读的“立春天气暖,雨水粪送完。惊蛰多栽树,春分犁不闲。清明点瓜豆,谷雨要种棉……”我至今能脱口而出。一些跟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习俗,也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清明祭祖、立夏称体重、白露打枣……至于“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是我参加工作后才听说的。

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早已深入到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的骨髓。如早稻要在立夏前栽插完毕,晚稻必须在立秋前全部栽插到位。这大概就是当年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即村民们所说的“双抢”时节异常忙碌的原因之所在。加之天气炎热,却“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其中所饱含的苦和累,我是多次领教过的。难怪后来的人生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辛劳,只要想想当年的“双抢”,我便一副坦然加释然的样子。

1986年,20岁的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跳出农门”,到千里之外的苏州上大学。原以为从此会与二十四节气逐渐疏离起来,没想到四年后大学毕业的我,却二次分配到淮南工作。而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淮南子》即诞生于此风水宝地。更巧的是,二十四节气也被《淮南子·天文训》在今天所能见到的古籍中,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记载了。于是乎,我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比上大学前在故乡生活时更亲密了——除了隔三差五在《淮南日报》《淮河早报》等主流媒体上看到《淮南子》研究者们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章,还经常在八公山、舜耕山等风景区看到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实物。

如今,与我零距离且接触次数最多的,便是矗立在淮南南站广场上的六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刻有四个节气。自从七年前女儿、女婿研究生毕业后都到深圳工作,每年寒暑假,我都要和妻子一起去深圳居住一段时间。每次乘坐高铁时,我都有意去早点,既可以到站前广场走一走、活动活动筋骨,又可以绕着六根柱子,与上面刻有的二十四节气逐一亲密接触。那情景既像在重温当年农村生活时的乡土气息,又像与老朋友再次见面,总让人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亲近感,甚至是幸福感、自豪感。

另外,最近几年的“五一”、“十一”假期,女儿、女婿都要回淮南陪我们几天。无论是开车去接站,还是送行,我都会安排相应时间,到站前广场走一走、看一看。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像表达对女儿、女婿的关爱之情一样,去表达一个淮南市民对淮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近些年来在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文化休闲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所怀有的由衷敬意。而那刻在柱子上的二十四节气恰似二十四只眼睛,在与我深情对视。由此带来的一脉脉温情,总也暖遍全身。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中,我也见缝插针似的给学生讲述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好让这些淮南学子,将来能把二十四节气胎记般随身携带,进而将《淮南子》这份作为淮南人的骄傲的“大礼”,带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去热情拥抱二十四节气。(徐满元)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