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民宿“花开”妙山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民宿“花开”妙山村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11/13 10:24:2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多主体共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民宿产业,让昔日深藏山中、无人问津的小山村万象更新,成为生机盎然的旅游村——民宿“花开”妙山村

简朴清雅的院落里,有成群的孩子嬉闹、奔跑;洁净的柏油马路上,有结伴而行的游客闲逛;房前屋后的草坪上,有游人撑起的五彩帐篷……近日,位于淮南市八公山风景区的妙山村格外热闹。

日前,记者探访了这个利用闲置民房发展民宿产业而兴旺起来的妙山村。走进村庄,楚风汉韵特色的民宿错落有致、典雅别致,庭院内翠竹葱郁、鲜花绽放。

“我们利用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市委组织部‘消薄村’专项资金,一期改造了6个民宿院落投入运营接待游客。”妙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全少说。他带领记者逐个察看民宿院落,介绍每幢民房的原貌及这户人家的情况。

下午1时许,记者走进妙山民宿5号院。这里的游客有的在草坪上沐浴温暖的阳光;有的在自带的小餐桌上打牌、喝茶;有的在做烧烤;孩子们或荡秋千,或在帐篷里嬉戏……

“我们一行17人,来自5个家庭。”来自淮南市田家庵区的苏女士告诉记者,她提前预约了妙山民宿5号院,大家相约来八公山度周末,“这里的田园风光别有一番韵味。我们自带帐篷,自助餐饮和烧烤,孩子们在山里玩得特别开心!”

淮南市书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克新介绍,2020年初,妙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成立书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盘活村里的闲置资源,以村集体及村民闲置房屋、宅基地等资产入股开发的方式,经统一风格设计改造,打造妙山民宿。

妙山村地处八公山深处。过去,当地村民以外出打工为主,一些村民曾经靠采石为生。2010年,因八公山风景区规划红线约束,山场禁采,村民收入减少。近年来,淮南市八公山区通过盘活八公山镇妙山村的优质自然资源,发展民宿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妙山民宿的发展方向是以八公山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乡村慢生活体验为亮点、以承接八公山风景区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为主业,现已发展成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首批省级美丽宜居村庄、首批全省特色旅游名村。”八公山区文旅局局长蔡广庆说。

“妙山村过去一穷二白的面貌已彻底改变了!”八公山镇党委副书记石成告诉记者,通过政府引导、镇村联合,发展特色民宿旅游产业,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只有140户、479人的妙山村,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3万元发展到2022年超过50万元,“今年发展势头更好,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00万元。”

如今的妙山村,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独具特色的民宿品质而声名鹊起,一年四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远离城市的喧嚣,来此休闲观光度假,领略田园风光。

“妙山村景色宜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绿化率达到96%以上,发展民宿非常合适。”贾全少说,2020年8月,村“两委”决定发展特色民宿旅游,一开始村民积极性不高,他便带头拿出自家房屋做试点开办民宿。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参与发展特色民宿旅游。

“我将家里闲置的老旧房子租给书茶旅游公司,由公司统一装修并添置设施设备,自己不用投资,也不用操心,尽管放心务工挣钱。”妙山村村民李娜告诉记者,2020年8月,她家与书茶旅游公司签订合同,租期5年,年租金约1万元,再加上每年6000元土地流转金,以及她和家人在村里务工的收入,一年有8万元收益,“特色民宿旅游让我们这个小山村兴旺起来了,希望妙山民宿越办越好!”

民宿旅游让妙山村民尝到了甜头,也吸引了山外面的投资者来此流转闲置民居开办民宿。家住淮南市田家庵区的葛永新就是其中一位外来投资者,他在妙山村租下一户闲置的老房子进行改造,打造出占地200多平方米的院落民宿,改建后将有8间客房接待游客。

“我们先后投资600余万元推动妙山民宿项目建设,已建成青竹园、青石园、青木园等6个院落,共计72间客房、110张床位。”石成告诉记者,八公山镇将充分挖掘优势资源、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将旅游民宿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不断提升旅游品质,“我们将融合八公山风景区发展,依托旅游资源禀赋,盘活农民闲置资产,探索发展特色民宿旅游产业,让荒弃土地生金,让闲置资产生财,让农民就业增收。”

傍晚时分,记者在妙山村口看到,当地村民有的在搬运石条建造仿古石拱桥,有的在用石块砌筑沟渠,有的在清除杂草……这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

《安徽日报》11月10日6版头条报道
安徽日报记者 张旭初 柏 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