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梅雨季后防范高温伏旱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梅雨季后防范高温伏旱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7/17 10:33:3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者 张雪峰)近日,淮南市气象局发布《气象信息专报》,接省台宣告,7月11日全省“出梅”,接下来要防范高温伏旱。

安徽省气象台宣布,淮河以南6月17日“入梅”,7月11日“出梅”,全省梅雨强度为“偏弱”等级。6月17日-7月11日整个梅雨季期间,全市区域性降水偏少,以过程分散性降水为主,过程降水强度偏弱,全市雨量分布不均,南北略多,沿淮较少,凤台北部、寿县南部100-150毫米,沿淮地区40-70毫米,其他地区70-90毫米。三个国家站平均降水量50.7毫米,较常年同期(195.7毫米)偏少七成多。

气温偏高,出现阶段性持续高温。今年梅雨季期间,全市平均气温28.0℃,较常年同期(26.7℃)偏高1.3℃。高温日数凤台站7天,寿县站6天,淮南站7天,平均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3天,其中7月8日-11日出现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国家站日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淮南站39.1℃,出现在7月11日15时32分。

受降水偏少,以及7月8日开始的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气象干旱发生发展。其中6月20日以后降水持续偏少,气温上升明显,气象干旱等级进一步发展。期间全市平均干旱日数17天,平均中旱6天,淮南站7月9日开始气象干旱等级重旱。之后,在7月13日晚间出现的较强降水中,由于分布不均,地区气象干旱得以缓解乃至解除。

淮南市气象台预计,7月17日有阵雨或雷雨天气,18日雷阵雨转多云。未来一段时间,无强降水过程,期间降水以分散性阵雨或雷雨为主,高温有所缓解,最高气温降至35℃以下。 气象部门提醒,未来有效降水仍显不足,需注意做好蓄水和水资源调度,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