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雪峰)淮南市气象资料显示,上周淮南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22.6℃(7月5日),最高气温36.4℃(7月8日),一周降水量3.1毫米。
今年“小暑”来临时间在7月7日上周五。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中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小暑这个时节虽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有利于成长。
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虽然从节气上来说,小暑时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但今年气候特殊,高温天气早早到来,本地已有多个超过35℃的高温天气。7月10日9时08分,淮南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全市未来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请注意防暑降温!”
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其中,6月华北、黄淮高温现象最为突出,北京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河北、天津为次多。京津冀和新疆4省(区、市)6月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据北京市气象台统计,自2023年6月以来,截至7月6日,南郊观象台35℃及以上的高温日数为19天,为1951年建站以来历史同期最多。而世界气象组织也在7月4日表示,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可能在5年内出现创纪录高温。
淮南市气象台预报,本周四前,全市多云天气为主,午后局地雷阵雨,同时将有持续35℃高温天气;周四夜间至周六多阵雨或雷雨,最高气温小幅下降。
具体天气预报如下:7月11日,多云,28~35℃;7月12日,多云,27~35℃;7月13日,阴转雷阵雨,28~35℃;7月14日,雷阵雨,26~33℃;7月15日,雷阵雨转多云,25~32℃;7月16日,阴,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