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报社总编辑答记者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了顺应舆论格局新变化、引领都市生活新风尚、满足纸媒受众新需求,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着力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经过认真筹备,《淮河早报》今起全面改版。
《淮河早报》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此次改版的宗旨和原则是什么?哪些方面值得读者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淮南日报社总编辑。
问:《淮河早报》有着怎样的办报历史和发展成就?
答:《淮河早报》创刊于2003年10月8日。目前,是全省5家拥有国家正式刊号的市级都市报之一。《淮河早报》自创刊以来,坚持“立足淮南、辐射沿淮”,秉持“更贴近、更好看、更实用”的办报理念,遵循“普遍关注、共同兴趣”的新闻主张,奉行“海量信息、质量选择”的选编方略,适时调整版面,数度改版提质,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口碑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一张在全省有位次、有影响的区域性都市报。我们传递党的声音,坚持用最重要的版面、最显著的位置报道党中央、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淮上大地的生动实践。我们关注时事热点,精心策划采写关系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城市变化、百姓生活的重头稿件。我们坚持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中的职能作用。我们回应市民关切,用心用情用力搭建不同社会层级、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坚持把都市报主力军引导到新媒体主阵地上去施展才华、锤炼本领。《淮河早报》广大记者正在成为会策划、会采写、会拍摄、会编辑、会制作、会发布、会评论的全媒体人才。
问:此次改版有哪些宗旨和原则?
答:此次启动改版之初,我们就定下了以下宗旨和原则:一是进一步坚定“党管媒体”和“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始终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二是进一步凸显“立足淮南、辐射江淮”的办报定位和“都市报、市民报”的办报风格。淮南是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性区域城市。各种战略机遇叠加为我们办好这份区域性都市报、市民报提供了广阔舞台。三是进一步重构版面资源,强化本土内容、减少文摘稿件,强化重大主题、减少碎片信息,强化服务功能、减少一般动态。本土内容要做大做强,文摘稿件要做优做精,重大主题要精心策划,碎片信息要有效整合,服务功能要精耕细作,一般动态要提质增效。四是进一步推进日报和早报的协同互动、纸媒和网媒的融合发展。日报有日报的职能,早报有早报的定位,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要各展所长又要协同发力。报纸有报纸的积淀,网络有网络的特长,报网融合、一体发展方能成就新型主流媒体。五是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的有效盘活和成功转型。传统媒体聚集了大批有能力、有热情、有干劲的新闻人才,这是我们发展新兴媒体的资源储备和战略支撑。我们要通过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资源重组、流程再造,让过去的“一招鲜”变成未来的“多面手”,让资源的“一潭静水”变成发展的“一江春水”。
问:改版之后哪些方面值得关注?
答:此次改版筹备工作历经半年有余,其间我们认真研究同类报纸的版面策划、议题设置、内容选择、风格定位,多次外出考察,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打磨方案,最终提交上级主管部门研究批准。目前来看,除了颇受读者关注的时政类、问政类、监督类、文学类、教育类的传统版面和精品栏目,还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强化了本土内容。本土新闻版面、本土合作栏目、本土原创稿件,由原来的7个版增加到11个版。文摘版面由原来的9个版减少到5个版。尤其是增加了“社区新闻”板块,强化基层治理,展现健康向上、和谐有序的社区风采。二是强化了服务功能。新设“医疗健康”“财经新闻”“生活百科”“少年之友”四个专版,在看病就医、投资理财、时尚生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为读者提供更多、更新、更优的服务。三是强化了报网互动。新设“报网连线”专版,立足“纸”媒,对接“指”媒,探索报网互动,追求报网一体,提升平面媒体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融合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
问:还有哪些想和读者沟通的?
答:改版之后,《淮河早报》刊期仍为一周5期,每期16个版。报纸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静止的而是生长的。我们的改版方案归根到底还要接受读者的检验、时间的检验和实践的检验。《淮南子·主术训》有云:“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我们诚请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关爱这份淮南人自己的都市报,多提宝贵意见,以利我们改进。同时,诚请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提供新闻线索、咨询问政事宜、惠赐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