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苏轼笔下的“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苏轼笔下的“水”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6/22 9:31:3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东坡先生,一生大起大落。

先是在他21岁(农历虚岁)的时候,与弟弟苏辙同时考取进士,名扬天下,光耀门庭。那时的他,少年得志,是那样的意气风发。他曾官居高位,又曾经身陷囹圄。无论身在什么处境,其完满的人格、美妙的文章,时而如滔滔大河或飞溅的瀑布,时而如涓涓细流或顽皮的水滴,时而如从崎岖山间无畏地冲下来的清泉,时而如平静的湖面或宽广的大海。中华传统文化中“君子如水”的理念,在他的人生中、文笔里,得到了集中体现。

苏轼一生与水有缘,且是一位治水名人。那些在天地间流淌着的自然之水,那些在典籍中荡漾着的精神之水,经他的心灵涵养、孕育后,又从他那神奇的笔端流泻到纸上的文字之“水”,是那样的晶莹剔透,饱含情感,内涵深长,给我许多感动与启示。

他在《滟滪堆赋》中写道:“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与海之深,而可以意揣。唯其不自为形,而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大意是说,水是最有规律的,江河浩大与大海深邃,都可以让人们去揣度;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千变万化而又具有自然界的规律。这段话,既是对水的赞美,也是苏轼对水流之中包含的道德理念、人格模式的赞赏与追求。

他在《泛颖》诗中吟道:“我性喜临水,得颖意甚奇。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吏民笑相语,使君老而痴。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你看他新到一个地方去就职,十天里就有九天去到河边,在汤汤流水边,他身形矫健,心情灵动,与民同乐,生动地表达出他亲近水流时所感到的惬意和满心欢喜。

苏轼在《仁宗皇帝御书颂》中说:“君子如水,随物赋形。”他认为“君子”的进退出入,应该具有一种灵活机动的态度,“古之君子,有绝俗而高,有择地而泰者……其在穷也,能知舍;其在通也,能知用。”这里体现了苏轼一生追求的人格理想,与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相似之处。

苏轼常常借“水”来表达出自己的人格追求,也借水来自我慰藉。苏轼在谪居黄州、惠州、澹州之际,正处在人生挫折、心情痛苦的境地,这三个地方的江河或湖海都使他流连忘返。他从流水的无穷变化,有智有量、随遇而安、外柔内刚的秉性中,获得了极大的慰藉与鼓舞。只要看到水,似乎就看到了人生的希望,找到了淘洗烦恼的工具。苏轼在《东坡易传》中说:“所遇有难易,然而未尝不志于行者,是水之心也……故水之所以至柔而能胜物者,维不以力争而以心通也。不以力争,故柔外;以心通,故刚中。”由此我觉得,苏轼“君子如水”人格的主要内涵,概括起来就是“柔外刚中”。柔外,并非逢迎,柔其外形是为了进退出入灵活变化;刚在其中,是指面对困难要毫无畏惧之心,要有必达之志。

东坡先生62岁时,曾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偏僻的海南儋州,但他却在这里办起学堂,让很多人不远千里、追随至此。这种似水的不畏艰险,顺势而为,让人感叹。每个人的人生必有起伏坎坷,当那些时候来临时,我们不妨想想苏东坡笔下的“流水”。

苏轼写下了许多如水一般自然流畅、多姿多彩的文章。他在《自评文》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这段话,生动地概括了苏轼“万斛泉源”一般充沛的文思、丰富的题材,以及自然流畅、摇曳多姿和浑然天成的文章风格。

每每通过阅读,我总能时不时地用他笔下流出来的美妙之“水”,一次次启迪自己的心灵。当捧读苏轼留下的许多诗文,无论是《前赤壁赋》中那“逝者如斯夫,而未尝往也”的“空明”之水,还是《喜雨亭记》里那忧国忧民的雨水;无论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还是《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所呈现出来的月光如水的空灵美妙的境界……在这些不同体裁、不同长短的传世名作的字里行间,处处有润人心目的水光晶莹,浸满了“上善若水”一般灵动而美好的魂魄。(周丁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