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雪峰)淮南市气象资料显示,上周淮南站最低气温4.2℃(上周日),最高气温22.5℃(上周六),一周降水24.1毫米。11月8日凌晨最低温度降至0.9℃。
时过“立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古代社会 “四时八节”之一。今年“立冬”在11月7日星期天,“立冬”当日,伴随着一股寒潮来袭,气温下降剧烈,十分应景。狂风冷雨之后,11月8日,雨过天晴,被洗过的天碧空澄净,蓝得发亮。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立冬是冬季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即是说,此时秋季作物已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蛰伏起来准备冬眠。冬字下面的两点,表示水凝为冰,从《说文解字》的说解来看:“冬,四时尽也。”
立冬不仅拉开了冬天的序幕,也勾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感慨和诗情。诗仙李白对天气的变化可谓十分敏感,他的《立冬》诗句“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分享了自己的冬日生活场景,流露出舒适惬意和慵懒自得;而陆游的《立冬日作》:“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则是表达了虽然生活困苦,却能欣然接受的豁达心情。元代陆文圭《立冬夜舟中作》的“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描绘了秋末冬初的黄花落叶之美。宋朝仇远《立冬即事》有“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道出了一幅南国立冬的优美画面,给人与众不同之感。
气象专家表示,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立冬后,江淮地区秋收、秋管、秋种的“三秋”时节也接近尾声。
立冬之后天气渐寒,身体需要储存足够的能量,因此立冬有“立冬补冬”的习俗。民间谚语有:“立冬补冬,补嘴空。”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秋收冬藏完毕,迎来了冬闲。因此,要在立冬这天以美食进补,犒劳自己的同时抵御寒意,称为“补冬”。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下降趋势进一步加快。因此,立冬后,人们宜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增强身体抵抗力。
淮南市气象台预报,本周受槽后西北气流影响,全市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回升。
具体预报如下:
11月9日,晴天,4~13℃;11月10日,晴天,5~14℃;11月11日,晴天,2~14℃;11月12日,晴天,4~14℃;11月13日,多云转阴,8~16℃;11月14日,多云转晴,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