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于是社会生活中美容服务与营销大行其道。
《淮河早报》报道,目前在美容圈里,有一个词汇:“刷酸”很流行,“刷酸”究竟是什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通过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提醒广大市民——“刷酸治疗”中的“酸”并不是化妆品,与化妆品有着本质区别。所谓的“刷酸”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换肤作用的深度越深,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越大。“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专业人员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方案,并可科学观察和判断治疗中的皮肤反应进程,给予干预或适时终止,才能尽量减少或减轻皮肤的不良反应。
诚然,当下美容整形行业方兴未艾,成为爱美人士重塑自我、追求美丽人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渠道。但一些美容公司机构抓住了人们对于美容需求的迫切性,利欲熏心,采取非法营销或错误诱导,甚至非法行医开展美容手术,不仅令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更给容貌和健康带来“面目全非”甚至不可逆的巨大伤害。
近年来,美容消费市场纠纷甚嚣尘上、不绝于耳,上述便是症结所在。我们不能允许对美的渴望成为美容机构非法营销、非法行医牟利的工具。美容市场乱象需要治理,相关部门应严把行业准入门槛,严审美容服务企业资质,要求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加强监管,畅通消费投诉机制,适时开展联合执法,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美容机构非法行为。同时,还应加大美容知识和美容服务普及宣传,要求美容企业必须合法操作,对服务项目功能效果、禁忌事项明文展示宣传,一定要向消费者事前进行相应的介绍、告知和提醒。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和媒体也应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让大家对美容行业趋势和知识有所了解。有美容需求和意向的消费者更应广泛了解相关知识,对于美容整形范畴划分、条件要求和相关禁忌了然于胸,不被非法营销、虚假宣传所忽悠,接受专业机构的建议,在符合自己生理和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去正规美容院接受服务。遇到欺诈和侵害,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美容整形行业发展必然经历一个规范和洗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唯有武装头脑,擦亮眼睛,方能智者不惑,理性选择。(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