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老骥伏枥 创办“花儿农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老骥伏枥 创办“花儿农场”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4/30 7:50: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春日里,万物勃发,在位于寿县正阳关镇的“花儿农场”里,果蔬基地的秧苗长势旺盛,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另一旁的育苗大棚里,农场女工们正在娴熟地嫁接瓜苗,一块块穴盘嫩苗绿意盎然。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看着自己创办的家庭农场生机勃勃,年过花甲的段家成特别舒心。

段家成是淮南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军休干部。“虽然穿的已不再是军装,住的已不再是营房,但依然有着军人的脊梁,保持着军人的作风。”他退休不褪色,离军不离党,把军人本色融入了生命。提起段家成,人们对他甘于奉献的军人性格敬佩有加。

段家成从小生长在农村,始终对庄稼地感到亲切。2017年,他找来好朋友、种植能手石秀成,两人到寿县调研后,决定在正阳关镇通过招投标创办家庭农场,取名为“花儿农场”,寓意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农场除了种植蔬菜,还通过专业的育苗技术,全面发展酥瓜、西瓜、甜瓜、辣椒、西红柿、甘蓝苗、西兰花等各种果蔬育苗。除了满足花儿农场60多亩地种植蔬菜的需要,还为周边的种菜大户培育蔬菜苗,并且手把手、一对一地传授种植技术。

农场成立之初,果蔬种植并不顺利,当年夏雨连绵,瓜果地全部受淹。到了冬季,2018年的那场大雪又压塌了大棚,果蔬苗压坏的压坏,冻死的冻死,损失严重。遭遇“出师不利”,段家成发挥“特别能战斗”的军人作风。他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修复大棚后,迅速恢复生产, 2018年当年就打了个翻身仗。目前花儿农场种植的蔬菜,已定点销售到苏果超市、好又多超市等多个大型超市,年收益在20万元左右,实现了经营收入的稳定增长。

办起家庭农场后,因为蔬菜种植和育苗都特别需要人手,农场就请周边村庄里的贫困户来务工。段家成欣喜地发现,自己也能为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贡献一份力量。花儿农场常年用工在十八九人,其中贫困户有十四五人,目前已带动这些贫困户实现脱贫。到用工高峰时,可为附近村民3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

生活中的段家成是个热心人。作为淮南市门球协会主席,他为门球事业甘愿奉献,球友给他取的外号是“三赔主席”,即赔钱、赔时还陪玩。一次市里组织门球队外出打球,有位生活比较困难的球友家中突发情况,他拿出身上全部的1200元说:“这钱以后不要还了,算是解燃眉之急吧。”

去年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段家成积极报名参加小区志愿者,认真做好抗疫宣传工作,排查“四返人员”,值班站岗,为社区需要帮助的人送生活必需品,自愿带头捐款2000元。在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他伸出了援手,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以此种种,段家成被淮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荐并获评为“淮南好人”。

图为段家成(前)在查看酥瓜生长情况。(记者 张雪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