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了决战阶段 ,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战场向国民党军发动了猛烈反攻。淮南矿区附近 ,东面,定( 远)凤( 阳 )怀( 远)我地方武装部队在窑河两侧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南面,寿(县)六( 安)舒(城)合( 肥 ) 县委在舜耕山南不断打击国民党军及其地方武装;淮河以北 ,豫皖苏六地委在凤台县西北至东北包括今潘集地区建立了凤台县委,解放区逐渐扩大。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后,国民党军队一步步溃退。国民党大势已去,已成不争的事实。淮南煤矿何去何从?这是淮南煤矿局几万名职工迫切关心的大事。
为了把淮南煤矿完整地保护下来,交给人民政府,淮南路西工委书记张剑鸣等奉津浦路西中心县委三工委的指示,通过矿区的地方实力派士绅倪荣仙与淮南煤矿局负责人胡卫中建立了联系;寿县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朱怀明等通过田家庵商会会长张莹清、地方士绅程华亭找胡卫中做工作,并以二野司令员刘伯承的名义给胡写信,希望其留在矿山,坚守岗位,迎接解放;豫皖苏军区六分区情报站兼凤台县情报站站长王钊通过我凤台县县长丁文山介绍的亲戚找到倪荣仙,以三野参谋身份与大通矿矿长张光正、局负责人胡师童会面,联系护矿事宜;淮南煤矿地下党支部根据南京地下市委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在九龙岗矿、大通矿和田家庵电厂分别组织了护矿队伍,并做了大量工作。作为淮南煤矿局下属的八公山矿场(今新庄孜煤石厂),地处凤台县鲁孔乡,西南距寿县县城9公里,西北距凤台县城15公里,北面与共产党凤台根据地隔河相望,东面离淮南煤矿局约27公里。 由于没有电话,与煤矿局联系不便,八公山矿场基本上成了孤岛。矿外钱家湖、朱家新庄孜等处驻有国民党桂系一个营,营部设在今天矿医院一带。此外,周围还有国民党的基层政权、溃兵游勇以及土匪武装。
随着战局的发展,矿长王槐山已于10月份去了湖南,副矿长何其信11月份接任了局总务处处长一职。为了应急,煤矿局命令时任工务科长、主任工程师的李瑞暂时主持八公山矿场工作。
李瑞是河北卢宁县人,时年32岁,是个有胆识的专业技术人员。他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没落 ,经过胡师童的动员,决心留在淮南,等待解放。接任后不久,胡卫中和倪荣仙又专门来矿与李瑞密谈,研究护矿问题。按照要求,李瑞分别找了一些比较可靠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工作,动员他们留下来工作;组织专门人员采购小麦、黄豆、食盐,以保证工人生活;安排矿警所严加防范,以免国民党军队进矿破坏、抓丁和土匪抢劫。12月,有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受路矿公司的欺骗,要拆卸矿上的锅炉和美制移动式机器,又想运走早已卸下打好包的打钻机,按照胡师童、胡卫中的指示,他组织工人进行了坚决的反对。但如何同共产党联系,李瑞费了许多心思。
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个误会。一天,凤台解放区的武工队队长王保望带人到李嘴孜来捉一个姓孙的特务。矿警不明情况,开枪进行了阻拦。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给我方的行动带来了不便。王队长特地让人送话给予了严厉警告。 李瑞知道后,更加重了思想负担,既担心共产党误解,又害怕共产党报复。通过了解,得知共产党的凤台县县长丁文山是大河(淮河)北丁家郢孜人,李瑞便找到了自家保姆的丈夫、经自己介绍来矿干油漆工、老家在大河北刘家圩子的刘家志,让他回家托关系找丁文山接头。 刘走后,李瑞担心联系不上,又找到了丁文山的家门侄子、家住丁郢孜的机电工丁玉山,以保无误。
刘家志接受任务后 ,立即渡河回到家乡 ,找到了家门的大爷刘传忠,刘传忠找到了丁文山家门的叔叔丁自友,丁自友找到了丁文山的哥哥丁有伯,丁有伯让他的侄子到田集找到了丁文山,转达了李瑞的愿望。丁文山知道后立即同意李瑞前去接头。刘家志当天晚上赶回矿上 ,向李瑞汇报了联系结果。
第二天 ,李瑞在刘家志和丁玉山的陪同下,从应家台孜过河到了刘家圩子。在刘家志家里吃过晚饭后,为减少目标,让刘家志回矿,自己带着丁玉山,在刘传忠、丁有伯的陪同下到了丁家郢孜与丁文山会面。 一见面,李瑞首先对矿警开枪的事情表示道歉,解释误会,并把矿上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丁文山就组织护矿队、挖防护沟、拉铁丝网、坚持煤炭生产、安排职工生活以及动员矿周围乡镇保长进行外围护矿等做了周密的安排,要求一定要把矿山完整地保护下来。之后,二人就今后如何进行联系做了安排。
第三天上午,李瑞带着丁玉山返回矿里,按照丁文山的要求,重点加强护矿工作。由于拥有七八十名经过训练的矿警和百十条步枪及几挺机枪,李瑞便与矿警所所长廖某某召开矿警会议,以防止附近土匪来矿抢劫和军队进矿抓壮丁为由,进一步做好防范工作,严禁外人进矿。召开工人会议,以防抓丁、防土匪、护机器、保饭碗为名,组织工人护矿。当时矿上的工人担心被国民党抓壮丁,大都躲在矿里,听说护矿,纷纷报名参加。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护矿大队,大队长由李瑞兼任,中队长有常树桐,副队长有万观国等。护矿队打制了长矛、铁叉,配备了棍棒,按照安排与矿警轮流站岗巡逻放哨。同时,矿上组织人员挖护矿沟、拉铁丝网,坚持照常生产,并监视国民党军队的动向,阻止他们进矿。因与矿区周围的乡镇保长接触不多,不敢贸然行事外,其他工作都已顺利完成。
1949年1月初,国民党军队即将撤离,附近的土匪蠢蠢欲动,企图进矿抢夺矿里储存的粮食,应付起来非常困难。李瑞立即派人过河向丁文山报告,随即接到王钊的回信,说部队即将过河,希望早做准备。1月7号下午,国民党军队开始撤退,李瑞立即派刘家志过河到丁家郢孜报信,请求派人接收。丁文山接到消息,随即做了安排。当晚,古沟区区长徐兴周带领古沟区小队30多人在刘家志的陪同下向新庄孜赶来。1月8号一早来到河下码头,见码头上有人正在往家里搬运矿上的物资,徐区长发表了讲话:“过去,你们搬矿上的东西就不讲了 ,现在煤矿已经属于人民政府了,你们再往家里搬就不对了。”要求凡是搬走的物资一定要送回来。 徐区长的讲话受到了人们的响应,许多人都把搬走的东西又送了回来。
徐区长带着区小队到矿后 , 在李瑞的陪同下对在场的工人讲了话,对工人的护矿行为进行了表扬,要求大家提高警惕,团结一致,保卫矿山。随后,丁文山身穿黄大衣来到新庄孜矿,听取了汇报,对八公山矿场职工和矿警护矿行动表示满意,并在井口向矿警、护矿队员和上下井的工人做了报告,介绍了全国解放战争顺利发展的形势,鼓舞大家说:“工人兄弟们,现在你们当家做主了 ,矿山是我们自己的了 。”丁文山县长的讲话受到在场人员的一致拥护,更激发了工人护矿、生产的热情。
徐兴周区长带着古沟区小队在矿驻守期间,着重深入附近农村,收缴武器,对震慑土匪与国民党基层地方组织、稳定地方治安、保护矿井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继新庄孜于1月8号解放之后,凤台县于1月13号解放,寿县于1月18号和平解放,“淮南三镇”的田家庵、大通、九龙岗也于18号宣布解放。20号,解放“淮南三镇”的豫皖苏六分区十二团派部队到新庄孜矿进行了交接。新庄孜矿正式回到了人民手里。
(本文资料源于李瑞的回忆文章, 刘家志的自述材料,丁文山 、丁玉山的证明材料,井希广、梅少甫、毕风英 (井全良之妻)、徐庭贵夫妇、孙启发、高大勤等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