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传承生命智慧 镌刻文化之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传承生命智慧 镌刻文化之美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0/30 7:45: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研讨会在古城寿县举行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里的一颗耀眼明珠,它是劳动人民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它的气质悄悄地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中,散发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魅力。

200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10月28、29日,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研讨会在古城寿县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承办。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和相关社区、群体及传承人代表齐聚一堂,参观、交流、研讨。寿县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以自身厚重的历史、多元的文化、诱人的魅力,张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

彰显民俗风貌 展示节气魅力

10月28日,与会来宾们参观了二十四节气相关传承实践场所。第一站大家来到了八公山地质公园淮南子文化园。

走进八公山风景区淮南子文化园,漫步于“二十四节气”石刻旁,细细品读节气文化,古人智慧让人叹服。24个地刻石代表24个节气,地刻石上雕刻着节气详解、时令花卉图案、诗词等,既彰显了文明古国的民俗风貌,又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作为八公山“二十四节气文化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碑刻雕石的建设秉承尊重客观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理念,这里也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宣传窗口。

据了解,今年国庆假期,在二十四节气文化园里,二十四节气养生操表演、耕读二十四节气等系列活动吸引了游客踊跃参与互动,寓教于乐地展现了节气之美、弘扬了传统文化。“文化+旅游”,淮南市让“淮南子文化”“二十四节气”走出历史,让旅游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文化内涵。

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广忠多年从事《淮南子》研究,他根据自身数十年研究结果,多次在不同场合和论著上提道:“二十四节气是在《淮南子》当中第一次得到最完整的表述、计算和记载。”

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中国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在这充满浓郁历史文化色彩的淮南子文化园,专家学者们共同探寻古人智慧在这里留下的足迹。

汲取历史力量 感受唱弹艺术

离开淮南子文化园,专家学者们来到寿县古城。寿县这座古城既拥有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也具备防水防洪功能。寿县城墙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在城门前,解说员向大家介绍了寿县城墙四门的名称和意义,以及“人心不足蛇吞象”“瓮中捉鳖”等耳熟能详的成语来历,来宾们抚摸千年古城的一砖一石,感慨它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

古城墙脚下,身穿大褂的柴现修老人一手拿着快板,一手打着节拍,表演寿州大鼓书。据了解,大鼓书作为寿县曲艺文化中一块不可磨灭的招牌,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大鼓书是由“道琴”演变而来。“道琴”为一人说唱,因说唱内容带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后来,发展为长篇书目,说唱者就在茶馆和书棚摆场演出,说唱书目的变化,道具的增加,说唱者的艺术渲染使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说唱艺术形式——“寿州大鼓”。柴现修敲起大鼓、舞着快板,到了鼓点张口便唱,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来宾们纷纷停下脚步,兴致勃勃地认真听着。

当天下午,在寿县古城墙上,衣袂飘飘的古琴演奏者又为大家带来一场美妙的表演,音韵悠扬,曲调流转,让来宾们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近距离欣赏了这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音乐神圣高雅,坦荡超逸,作为琴棋书画之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位置。2006年,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讲述非遗传奇 承载传统文化

“咚咚锵、咚咚锵……”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寿州锣鼓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会说话的锣鼓”美称,它既有中国南方锣鼓的舒缓、柔和,又具有北方地区“威风锣鼓”的高亢与激昂,是沿淮流域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在寿县孔庙,表演者们站在舞台上,身着色彩艳丽的服装,甩起红绸,敲起锣鼓,为来宾们送上精彩的表演,赢得阵阵喝彩声。

紧接着为大家进行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表演,花鼓灯又称为红灯、故事灯,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优秀民间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民间歌舞表演艺术,是淮河儿女在长期劳动生产和文化交融中创造的文化遗产。来宾们欣赏了花鼓灯表演之后纷纷表示,表演细腻中不乏热烈,内容幽默又接地气,姑娘柔美,小伙喜庆,让人看了印象深刻。

孔庙内,一场特别的抬阁肘阁表演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让大家看得津津有味。正阳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繁荣的商贸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其中最能够体现艺术魅力的便是抬阁肘阁。

很多年轻人对正阳关抬阁肘阁并不是很熟悉,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沿淮民间艺术奇葩”“空中芭蕾”的美誉,抬阁和肘阁的共同点是芯子均采用不同数量的小演员在道具上表演,这项艺术集杂技、灯光、音乐为一体,具有高、难、险、美的特点。在当天的表演中,抬阁肘阁惊艳了众人,抬阁是两人或者多人抬,肘阁是一人顶,小演员们在高处淡然自若,伴随着欢快的音乐鼓点,表现出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

传承历史智慧 镌刻时代风华

10月29日,参加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研讨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相关社区、群体及传承人代表齐聚会议现场。专家学者就“二十四节气传承展示场馆建设”“二十四节气有关知识与实践研究”“二十四节气传播经验分享”等内容进行了交流研讨。

淮南与二十四节气的体系创立、保护传承、运用发展,既有着深沉厚重的历史渊源,也有着与时俱进的不懈实践。

淮南丰厚的文化历史根基,为形成二十四节气提供了条件。淮南是中国成语典故之城,也是淮河文化的重要起源地。文事昌盛为淮南文化注入了灵魂。历史上一批人文典故咸集于此,特别是鸿篇巨著《淮南子》,被胡适称为“绝代奇书”。八公山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遗存丰富,典故重多。千百年来,悠悠淮水则沉淀了春秋战国蔡楚文化、淮南王为代表的汉文化、淝水之战战争文化等,同时,人杰地灵也为淮南文化彰显了风华。

淮南强烈的文化保护意识,为传承二十四节气打牢了基础。据了解,全市现有楚淮文化研究所等机构16家,专家学者200余人,相继出版《淮南子与二十四节气》等研究专著、文学作品30余部,发表各类研究论文50余篇。淮南市文化馆被全国农业展览馆批准加入“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开发了一系列“二十四节气”题材艺术创作和创意文化产品,让古老的节气文化真正融入淮南市民的日常生活。

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可真正把这一中华文明独有的重要遗产守护好、研究好、展示好。以研究《淮南子》文化为引领,既深入挖掘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传统智慧、文化内涵、时代价值,也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相信人人都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将会增强全社会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

图一:花鼓灯表演

图二:抬阁肘阁表演

图三:寿州锣鼓表演

图四:寿州大鼓书表演

图五:古琴表演

图六:研讨会现场

图七:来宾参观寿县古城

图八:介绍寿县古城墙

图九:来宾参观淮南子文化园(记者 付莉荣 苏国义)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