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难忘喋血岁月 永记民族精神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难忘喋血岁月 永记民族精神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9/3 5:40:4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凤台县丁集镇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回顾历史,缅怀先烈。

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内,千余棵常青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900余棵花卉点缀其间,簇拥着陵园内的各种建筑物,忠诚地守护着英烈,传承着历史精神。

抗战初期,上海、南京沦陷后,日寇13师团长荻洲立兵率兵从南京过江北犯,在蚌埠至怀远一带集结5个师团以及机械化部队,于1938年5月5日向淮北地区发起全线进攻。5月9日,蒙城失守,19日徐州沦陷,6月3日凤台被日寇占领。

1938年6月3日,凤台第一次沦陷的前后,侵华日军首先对凤台城乡狂轰乱炸,先后出动轰炸机60多架次,投下炸弹200多枚,炸死炸伤3000多人,失踪700多人,烧毁房屋6000多间,粮食1100多万斤,死伤牲畜1500多头,炸坏大型桥梁4座。仅在1938年的农历五月初八这天,三架日机在凤城上空轮番向城区和淮河的水面上投弹,炸死炸伤2000多人,炸死的市民血肉横飞,炸伤的市民撕心裂肺地惨叫,其悲状惨不忍睹。城区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全城一片狼藉,满目疮痍。日军在凤台所到之处,烧杀淫掠,直接惨死于日军屠刀下的达500多人,伤800多人,活埋10多人,被强奸、轮奸的妇女数百人。凤台沦陷后的七八年间,日寇对凤台人民不仅实施“三光”政策,还垄断凤台经济,与汉奸勾结一起榨取人民血汗,把凤台变成了一处人间地狱。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一张张黑白照片前驻足,每张照片都是一段血泪史。一幅图片上,毛集纪台子渡口的难民蜂拥抢渡时,被日军飞机投弹炸死,横尸堆积,惨不忍睹。而在另外一幅图片上看到,1938年6月3日侵华日军在其飞机对凤台地区狂轰滥炸后攻占了县城,一群日本兵在国民党凤台县政府大门前露出狰狞的笑容。这张照片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段家国破碎、山河喋血的岁月,更是让我们警醒,要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在这里,李文传、李学成和李杰祖孙三代共同守墓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共产党员李文传55年如一日地义务守护着烈士墓,病重之时,将守墓的重任交给了二儿子李学成。李学成接过父亲的“班”,牢记父亲的遗志,薪火相传,忠诚地守护着烈士墓群。李学成的小儿子李杰20岁时,就投身到陵园的管理工作中来,期间虽然有时外出务工,但只要一返乡就参与陵园的管理和服务,成为又一辈的烈士墓守护者。2017年,这祖孙三代还当选为“中国好人”。这彰显了革命精神代代传,也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采访时,第二代守墓人李学成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说起那段历史,依旧十分愤慨:“日寇侵占淮南之后,狂轰乱炸,血腥屠杀,奸淫掳掠,简直是罄竹难书。”当天上午,凤台县丁集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里参观,孩子们认真看着图片,向李学成举起小手,提出一个个历史问题,而李学成指着一幅幅图片仔细给他们讲解,解答孩子们疑惑的同时,也将“铭记历史,爱国报国”的思想根植于年幼的孩子们心中。

周边的老一辈村民们纷纷表示,会经常跟家中的孩子们说起那段无法抹去的岁月。张西勋是丁集镇的村民,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当天,他和同村的村民们一起来到烈士陵园参观,“我们没事就经常过来看看,对那段历史非常熟悉了,在家中也会跟孩子们说起日寇的残暴行径,以及我们反抗后的胜利,告诉孩子们勿忘国耻。”如今,张西勋的孙子已经高中毕业,每当和爷爷坐在一起时,还会聊起抗日往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39年6月和1940年7月,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和八路军第四纵队两次进军淮上,后成立了凤台县办事处,1941年元月,办事处改为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

县委和县办事处组织和发动群众在建立区乡抗日民主政权的同时,相继建立了县、区、乡抗日武装,成立了各种抗日群众组织,配合主力部队,狠狠打击了日寇和地方反动势力。人民得到了生息,建立和巩固了以潘集为中心共630多平方公里20多万人口的凤台抗日民主根据地,与新四军在淮北地区创立的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这是凤台县乃至淮南市这片土地上第一次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淮南地区人民革命史上的新纪元。

(文中涉及的历史资料来自《凤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锦》)(记者 付莉荣 苏国义)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