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河早报》报道,陈女士被一名不认识的“女子”拉入一个荐股群,一开始带着警惕的心态默默关注群里的股票讨论、股票推荐以及一位所谓“尹大师”的选股分析。当看到许多人特别是一名“穿着警服的男子”都通过“大师”的分析炒股赚到钱,禁不住诱惑也加了“大师”微信,按照其要求操作,不料在一个可以跨境炒股的app上被骗走了27.5万元,不得已向警方报案。
生活中,总有一些“大师”身居云端,接受万人膜拜,舌如利刃,口吐莲花,指点人们或远离疾病灾祸,或坐收滚滚红利,或趋利避害转运,或峰回路转占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本来心存质疑,但耐不住“大师”读心洗脑,“身边人”推波助澜,往往会百密一疏,落入陷阱,发现上当则悔之晚矣……
细究起来,之所以上当,是因为骗子揣测到人们的心理动态,把握了人们的心理诉求。
首先,成功的渴望与利益的诱惑一直吸引着人们往前走,加上“一本万利”“事半功倍”的幻想,被浮躁的世相和心态所困扰和左右,极易成为“大师”们的“猎物”。
当你并不排斥进入“大师”视野,成为“大师”建立“气场”的一分子,哪怕只是个边缘旁观者,这时你向成为“待宰的羔羊”已迈出了第一步。
既然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就免不了要受这“气场”的“风雨洗礼”。于是,不管你忙碌还是清闲,主动还是被动,总有许多信息“铺天盖地”“润物无声”地向你袭来!这其中,当然还站着一位循循善诱、无所不能的“大师”。“大师”会以种种方式和手段给你洗脑,向你兜售“思想”,与此同时,身边会有一帮与你“平起平坐”“推心置腹”甚至比你更草根的人带动你,站在同一起点和立场思考问题。
如果你还有一些怀疑,“大师”手里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与你同处一个阵营中“托儿”的身份,其真实合法性无懈可击。以陈女士案件为例,就有一名“穿着警服的男子”通过“大师”的帮助赚到了钱,试想,如果“大师”连“警察”也敢骗,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吗?
由此,你打消了一切顾虑,按照“大师”的布置操作,再没想过怀疑和后退,迎接你的将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了!
心理学上的“洗脑”往往通过提供单一信息源和信息通道、制造从众的群体压力,通过仪式感让你处于亢奋状态,以及通过令人信赖的理想得以实践并收获硕果等环节,让你彻底“沦陷”,从而被骗子掌控于股掌之间。
“大师”来源于佛教,后引申为对高僧的称谓,是有着高深造诣“神”一般存在的人物。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那么多“神”。否则,靠着这些“神”的未卜先知、点石成金,成功易如反掌,还要大家脚踏实地、挥汗耕耘作甚?(万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