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瓦埠古镇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瓦埠古镇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7/20 8:33:4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瓦埠镇是依瓦埠湖而得名,瓦埠湖系江淮之间最大的行滞洪湖泊,安徽省五大淡水湖之一,水面达24万多亩,地面径流涵盖合肥市的肥西、长丰两县部分乡镇,六安市的金安、裕安、寿县,谢家集等县区,水系流经寿县的东淝河水闸入淮河。

瓦埠镇,文字记载有2600多年历史。据《寿县志》记载:“镇西为东淝河故道,后积为瓦埠湖(又称望春湖)”,“瓦埠在西汉时曾为承德县治,晋废,元朝称瓦埠站,明清时称瓦埠街。春秋末孔子弟子宓子贱由鲁使吴,病卒葬于此,墓冢尚存,后人建宓子祠,称瓦埠街为‘君子镇’”。县志载:宓子即宓子贱,春秋末鲁国人,名不齐,孔子学生,曾为单父宰。死于楚地,其墓在瓦埠镇东南铁佛岗。光绪《寿州志》载:“墓在州南六十里铁佛岗。”墓南原有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奉直大夫知寿州事舒琛所立之“先贤单父宓子贱”碑,墓东北里许之路边原有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奉直大夫知寿州事彭汝贤题之“先贤单父侯宓子贱神道碑”。今碑不存,墓犹在,墓周140米,封土高3米,时有过客凭吊。清人王肇奎谒宓子贱墓时曾写道:“仆夫寻前路,下马古城阴。远水围平野,斜阳薄断岑。鸟惊人语散,草入墓门深。再拜怀先哲,鸣琴空好音。”古时,瓦埠镇是客货盐粮输转,往来船舶、客商憩息与货物转销的港埠。志载,明代至清乾嘉年间,河下帆樯林立,市肆人群熙然,贸易十分兴盛,有“金瓦埠”之称。瓦埠码头是寿州通往庐州(今合肥)古驿道所在地。《嘉庆重修一统志》称:“瓦埠镇在寿春东南六十里,淝水旋绕,舟楫商贩,往来不绝”。瓦埠湖当时有古渡口二十余处,但官渡仅在瓦埠街。瓦埠驿为清朝寿州四驿之一。民国期间,在此设瓦埠乡。

我出生在离小镇几里地的一个小村落。童年第一次旅行是从瓦埠老船塘开始的,父亲带着我和哥哥从老船塘乘船去寿县东津渡,那时还没有什么客车,第一次踏上轮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和哥哥从船舱走向船舷,又从船舷走向船舱,突然有人说船舱进水了,我们慌忙跑到船底看,果然远远地望见几个船工用脸盆在用力地往外排水,心情格外紧张起来,幸好只是一幕惊魂,最后听人说东津渡到了,我们从船前蹦上了岸,转车到达了目的地,生平第一次吃到了淮南的油茶。

随着公路运输的逐渐发达,客车逐渐多了起来,瓦埠老船塘的船渐渐不再跑了,很多渔民也纷纷到上海、浙江等地谋生,瓦埠古镇的人气也逐渐黯淡下去,小镇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商家生意也是萧条,往来的客商也屈指可数了,只是偶有外地卖茶叶的,修剪刀的老师傅还时不时地来到古十字街投店住宿。

毕业后返回家乡任教,使我有机会接近小镇。初到小镇感觉小镇太安静了,静得几乎停滞。镇里的居民常说,瓦埠与一河之隔的堰口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差距。这里的人们过着简朴简单的生活。小镇有四条老街,这应该是古代城市的雏形,青石板路上深深的独轮车车辙印仍然历历在目,可以想象当年的繁华。拐阁楼,是老街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楼身的黄色和红色标语几近斑驳,把人拉到了曾经的岁月。车辙,建筑赋予老街不一样的面孔,它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教书先生,亲和中带着威严,满腹经纶而慈眉善目,让人频频想靠近,再靠近……

瓦埠镇地灵人杰,近、现代史上名人辈出,其中,清末民初爱国志士、著名学者、书画家、人称“铁笔”的张树侯(之屏),曾任中共中央特派员、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未到任)的方英(运炽),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方振武将军等更是其中翘楚。我所工作的瓦埠小学曾是中共寿县县委一大和二大旧址。瓦埠医院曾经是瓦埠暴动遗址,听老瓦埠人介绍,瓦埠镇曾经有很多古庙,其中有座奶奶庙坐落于瓦埠医院内,在医院后是有一口石头圈的古井,古时每年三月十五会有很多的人来古井里面取水,用来祈福。小镇东,西,北边就是著名的淡水湖泊——瓦埠湖。小镇人们对瓦埠湖有种特殊的感情,清晨与傍晚你会发现很多女人在岸边石阶上浆洗衣服,涨红的脸与晚霞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

瓦埠西街是回民街,居住着很多回族同胞。他们的生活与汉族人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从他们的大门望进去,他们中堂挂的是自己民族的文字。那里还有一座清真寺。古镇的人们胸襟宽阔,包容四方,这也是古镇能够繁华的原因之一。

镇上有一家名为“泉新浴”的浴池,是一家百年老店,浴池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兄弟三人的热情好客,从你掀开浴室的门帘开始到你离开浴池时,招呼声不断。当你从浴池上来后一个接一个往你身上披热气腾腾的毛巾,直到你连声说:“够了,够了。”很多游子归来,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去“泉新浴”泡澡,在外地的瓦埠人时常会谈论起兄弟三人和他们的老街澡堂,仿佛它已成为古镇的代名词。我想这应该是兄弟三人的热情使然吧,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热情永远不会过时。

留守在小镇的年轻人一直怀揣着古镇的复兴梦,二十年前在现在码头附近就有一个硕大的宣传标牌“重振古镇雄风”。但由于资金政策等因素的制约,一直没能付诸行动。如今随着寿县发展的提速加码,古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政府已经把瓦埠的发展纳入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瓦埠老街已经修复一新,古镇保护延承过去的遗风,让今人感受到老街的沧桑和曾经。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寿县划归淮南后,市领导亲临瓦埠码头描绘蓝图。多少代人梦寐以求,奢望不及的瓦埠湖大桥动工了,一桥跨两岸,天堑变通途!这座在年底即将通车的大桥,是沟通瓦东瓦西的重要桥梁,更是淮南市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的重要一步。更让人兴奋的是引江济淮工程途经瓦埠湖,古镇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千年古镇必将华丽转身,重振雄风!(张永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