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四个转变”打通环保整改“最后一公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四个转变”打通环保整改“最后一公里”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6/12 7:58: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盯中央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大气、水、煤系固体废弃物、自然保护地等方面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强力推进整改工作落实,实现“四个转变”,打通环保整改“最后一公里”。

集中攻坚大气污染防治,实现从“雾霾”向“蓝天”转变

今年1至5月份,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886,同比下降14.7%;PM2.5浓度为54ug/m3,同比下降19.2%;PM10浓度为85ug/m3,同比下降21.5%;优良天数比例为71.7%,同比增长10.1个百分点。

“雾霾”向“蓝天”转变,得益于“五控”工作法攻坚推进。我市颁布实施《淮南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全力抓好秸秆禁烧,切实加大餐饮业油烟综合治理等硬核举措发力见效。全面打响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开展农用车污染整治专项行动,运输车辆严格限制在国Ⅳ排放标准及以上。加强施工扬尘治理,129家建筑工地及混凝土搅拌站在线监测系统联网投用。先后退出李嘴孜矿、谢一矿、新集三矿、新庄孜矿、潘一矿5对矿井,淘汰改造燃煤锅炉711个,取缔经营性小煤炉7982个,整治“散乱污”企业651家。

纵深推进水污染防治,实现从“浊水”向“碧水”转变

在全省率先出台河(湖)长制工作方案,先后设立各级河(湖)长2049名。制定《淮南市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全市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水量33.4万吨。强力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配有治污设施且验收合格的712家,配套率达95.9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47%。实施水系畅通工程,完成焦岗湖4400亩湖面围拦网全部拆除工作。加强联防联控,分别与蚌埠市、阜阳市签订跨界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实现水污染防治信息互联互通。

火力聚焦煤系固废整治,实现从“黑土”向“净土”转变

出台《淮南市煤电固废物综合利用发展规划(2019-2021),推进煤系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凤台县、潘集区成功申报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制定《淮南市煤系固体废弃物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改方案》,将煤系固体废弃物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列入市委书记领衔督办市政协重点提案。制定《淮南市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排查煤矸石堆场51处,坚决取缔非法加工点,严肃查处侵占农田、耕地行为。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中煤新集二矿投入上千万元资金,植树2万余棵,绿化面积达70亩,将煤矸石堆场打造成绿色中央公园,实现涅槃重生。

精准出击自然保护地整治,实现从“矿山”向“青山”转变

编制《淮南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制定《淮南市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方案》,进一步理清自然保护地界线和权属,解决历史矛盾和交叉重叠问题。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今年以来三次赴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现场办公,限时交办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建设和违规采石等突出环境问题。截至目前,已全面拆除八公山风景名胜区风电项目24台风电设施,生态修复面积共137亩,栽种苗木15640棵;拆除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范围内的白塔寺下院、山赵社区居委会办公楼、海螺水泥公司5栋宿舍楼,推动八公山水泥厂搬迁拆除工作,依法关闭舜岳水泥公司采石宕口,并对拆除区域进行生态修复。(通讯员 江龙 记者 周玲)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