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新媒问政 > 新媒问政(第一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新媒问政(第一期)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11/4 10:12:1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网民问:洞山中学南大门前最近被围挡围了起来,给学生、家长以及周边居民造成很大不便,这是在建设什么?何时能建设完工?

淮南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答复:该工程为石姚湾净水厂配套污水管网工程,工程建成后不仅能疏通城市排污“毛细血管”,提高雨污分流能力,提升城市功能,还将进一步改善本市人居环境。

该工程涉及道路35条,全长60公里,洞山中学施工路段是其中的一段。按照计划,洞山中学路段于2019年10月16日开始施工,采用明挖方式,目前已经完成10%,计划11月23日竣工。由于该路段涉及多个生活小区和学校,本着减少对周边市民生活干扰和降低对道路交通压力影响的原则,施工前夕,施工方便积极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协调,定制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沿线学校和社区沟通,对可能涉及到的不便予以提前告知。同时,在明显位置张贴了施工概况,帮助市民了解该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路段设置了安全围挡,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此项工程关乎民生,淮南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恳请广大市民予以理解、支持。(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 李 严)

网民问:“西支一路”建成通车后,对缓解山南、山北交通压力起到多大作用?该路名是否一直使用“西支一路”?是否有更好的名称?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答复:“西支一路”过山通道已经通车,我市每天来往山南与山北之间的车辆又多了一个选择,统计显示高峰时段“西支一路”分流车辆每小时达到400余台次,缓解了洞山隧道的交通压力。

洞山隧道的拥堵情况虽有所缓解,但每天从“西支一路”驶入山北的车辆绝大部分需要通过原市政府大院路口进行分流,洞山路与广场路交叉口由西向北左转方向交通流显著增加,每天高峰期间,拥堵情况较为严重。放眼长远,随着山南与山北之间联系逐渐紧密,总的交通需求还会增长,未来原市政府大院路口的拥堵情况可能会更加显著。经分析研究,泉山路与广场路之间的2.3公里没有中大型过铁路通道,惠利大道、学校路、老龙眼路、水库路、柳郢路在铁路两侧形成“断头路”,无法与周边路网相连。而这些“断头路”周边又多为居民小区,大量人流、非机动车流、机动车流汇入主干道,加剧了交通拥堵。建议为保障我市中心城区交通畅通,研究启动建设惠利大道至洞山路道路方案,并加快道路设计立项、资金落实和推进力度。

市城乡建设局答复:“西支一路”是工程项目名称,后期路名如何设定,相关部门将结合全市路名情况综合考虑再予命名。(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 苏国义)

网民问:淮南市原市政府大院景观改造工程进展到什么程度?何时可以向市民开放?

市政园林建设处答复:淮南市原市政府大院景观改造工程项目由江西兴物市政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负责施工,今年8月28日进场施工。因改造工程涉及范围较大,为保障群众安全,采取封闭式施工,外来车辆禁止驶入,除施工方人员,其他人员禁止入内。

原市政府大院景观改造工程包括拆除移植工程、改造修复工程和新建工程。拆除移植工程涉及对原有路面整理后重新铺设新沥青面层,移植院内树木等。改造修复工程涉及柏油路面修整工程,南北侧围墙修整工程,硬质铺装道路修整工程,假山修复等。新建工程包括新建2个门球场,面积约885平方米,新建地面停车位,硬质铺装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照明工程,主轴线廊架工程,建筑小品(观景平台、凉亭、花池等),健身器材、休闲座椅、垃圾箱等。工程内容含道路工程、照明工程、给排水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等。

目前,拆除移植工程已基本完毕,改造修复工程也已经进行过半,新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施工方正抓紧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前可以全部完工,届时,原市政府大院将以崭新面貌出现在我们身边。(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 廖凌云)

网民问:大通湿地“鸳鸯湖”改造工程进展如何?会不会影响到鸳鸯栖息过冬?

市城乡建设局答复:网民所称的“鸳鸯湖”原先是大通区一处废弃的采煤塌陷区,后因自然原因形成了一处水体。近两年,因周边生态环境变好,吸引了成群的鸳鸯前来过冬,被爱鸟人士称为“鸳鸯湖”。为了更好地修复这里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淮南,从去年3月开始,该局启动了“世行贷款安徽淮南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环境修复2-1区工程”,对这处自然水体及周边进行生态修复。

该工程北至林场路,南至舜耕山,西至南山路(水泥厂路),东至新建的中兴路,建设规模为171.68公顷(约2500亩),实际可施工面积约1800亩。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局部道路及广场建设、植物种植、石质边坡治理等工程。截至目前,这一工程已完成种植三角枫、栾树、无患子等乔木25000余株,植物修复面积约920亩;牡丹芍药园种植牡丹、芍药花卉36601平方米;园内铺设二级绿道1700米,三级绿道1000米,滨湖二级绿道400米,广场1300平方米。就目前情况来看,“鸳鸯湖”这处自然水体已有上百只鸳鸯前来栖息,施工并未对其到此过冬造成影响。(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 柏 雪 王伟 )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