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电影礼赞新中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电影礼赞新中国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10/11 9:34:4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总喜欢怀旧,喜欢追溯过去的一些美好记忆,特别近段时间,多家省级卫视都在播放电视剧《冰山上的来客》,让我想起幼时“独立”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同名的《冰山上的来客》。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一派极富民族风情的异域风光,身边回响起那首曲调优美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父、母与村里人聊起这部电影时,总说“这部祖国的电影拍得真好看。”后来我才渐渐知道,老乡们总是亲切地把革命战争、民族团结和阶级斗争等红色电影称为“祖国的电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我成长成熟的年代,也是我们常看“露天电影”的时期,那时什么都匮乏,唯有淳朴的民风和质朴的乡风令人难以忘怀。六十年代想看电影很难,有《苦菜花》等。七十年代时一个公社只有一个电影放映队,从县电影公司租来片子,然后去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地轮回放映,全公社有十几个大队,轮到一次差不多都要月把半月,公社所在地放映在中学的操场上,操场很大,可容得上万人一起观看,平时操场偶尔用作开大会的场所,有一米多高四角方方的舞台,台前两边有水泥立柱,放映时幕布就拉在两边的水泥柱上。每逢放映时,公社附近几个大队的村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争先恐后汇聚到大操场里,碰到精彩的片子,象《少林寺》等武打故事片,十里八村的甚至十几里外的人都赶来,个个看得兴致勃勃,有时电影放散,回到家已是半夜三更了。而住的近的村民往往近水楼台先得月,捷足先登从家搬来长条凳,小板凳等占据前面的好位置,而那些远来的人就只好站着看,或搬几块砖头踮脚看,更有一些顽皮的小孩干脆爬到树上或篮球架上看,有时若因家中有事来迟了,干脆站在银幕背面看电影。

虽说路程远了点,但电影我们可没少看,一旦听说哪有电影便听风就是雨,伙伴们盲目地跑去,时不常地还闹过笑话,电影没看上,打打闹闹疯了半夜,第二天大人们问看的什么片子,曰:“战斗英雄白跑路”?

父、母拉着我看电影时,总是那些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后来接着看一些战斗片、故事片,《地道战》、《地雷战》、《敌后武工队》、《闪闪的红星》、《上甘岭》、《烈火中永生》、《渡江侦察记》、《小兵张嘎》、《洪湖赤卫队》等电影场景,至今一幕幕记心头,那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电影插曲和主题歌一经点播,我还能哼上一段,我想这就是“祖国的电影”的独特魅力。《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的豪言;《红色娘子军》中“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的壮语;《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拒腐蚀,永不沾”的意志;《狼牙山五壮士》中“八路誓死不当俘虏”的气概;《青春之歌》中林红慷慨赴义的悲壮;《铁道游击队》中“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旋律……相对我辈脆弱的生命,都如同空气和河流一般更为韧性和持久的存在。

我想,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观看所有“祖国的电影”,虚弱的人会变得坚强、萎靡的人会变得昂扬、悲观的人会变得开朗,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祖国正持续走向繁荣富强。(苏登芬)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