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我家劳动观的变迁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我家劳动观的变迁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9/18 9:41:5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家世世代代把勤劳当成传家宝,爷爷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家祖辈从没出过懒汉。”他说这话的时候,总是一脸的骄傲。爷爷的勤劳,也是出了名的。

我家代代秉承着勤劳的家风,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过勤劳虽是一脉相承的,但从祖父到父亲,再到我,三代人的劳动观还是有些差别的。

祖父的劳动观是,活着就要不停地干活。如果让我评价祖父的一生,就是“生命不息、劳动不止”。甚至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在劳动——他在劳动中倒下,再也没能起来。我学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的诗句,总会想到爷爷。

父亲从爷爷那里继承了勤劳的品格,不过他的劳动观是:苦干不如巧干。父亲不敢当着爷爷的面评价他,但背地里偶尔也会说:“你爷爷苦干了一辈子,干出啥名堂了?土里刨食这么多年,一家人不过是刚够温饱。”父亲跟爷爷不一样,他总想“巧干”。我们村的第一台拖拉机是父亲买的,除农忙时使用外,平时还去外村拉砖挣钱。第一台收割机刚出现时,村里人都不用,说不仅白花钱,机器收麦子还收不干净,会减产。可父亲甘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不仅自己用收割机,还到处宣传收割机收麦子的好处。不久后,父亲与人一起贷款买了收割机,去十里八乡给人收麦。改革开放后,父亲一刻不闲,一直在奋斗,他做过小买卖,开过小纸厂,忙忙碌碌这些年里,父亲为一家人打拼出了富裕的生活。这也是父亲最值得骄傲的事。

我大学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领导同事们都说我勤劳能干,是棵好苗子。这些年里,我调了几个单位,但我始终坚守自己的劳动观:不拼命,不蛮干,巧干加劳逸结合。闲暇时,我会跟家人或朋友们一起外出旅游,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美景。我还会在付出劳动后,给自己一些犒赏,比如吃顿大餐,或者给自己放几天假。尤其是这几年,我一直坚持劳逸结合的方式,适当的放松,不仅没有影响工作效率,反而对工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仔细想来,我家三代人的劳动观,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这种烙印,也是时代发展的印记。勤劳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到任何时候都不会变。我们在勤劳的基础上,活出自己的个性色彩,生活会更加有滋有味。(朱绍学)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