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他一生朴实无华却令人敬佩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他一生朴实无华却令人敬佩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8/9 7:44:5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走进捐献眼角膜的老党员刘维秀的背后······
他一生朴实无华却令人敬佩

在同事眼中,他是从不关心自己,只为别人着想的好搭档、贴心领导;在家人眼中,他是克勤克俭、以身作则的模范丈夫、严厉父亲。

他生前喜欢“热闹”,每到除夕必会举行一场传承家风家训的“年终总结会”;而死后却要求“安静”,不准家人为其搭台唱戏和“烧铺”。

生病期间,他最念念不忘的是“我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当得到家人支持后,他带着满足无憾地离开了人世。他就是近日成功捐献眼角膜、让我们致敬的78岁老党员刘维秀。

8月6日上午,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走进刘维秀的家中,倾听他的同事、邻居以及家人对他的回忆,一个个感人的背后故事催人泪下。

他像一团火,工作中热心又贴心

刘维秀出生于平圩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因学习成绩优异,早年他考取了阜阳水利学校,1981年成为淮南市航运管理局中的一员,曾先后担任过凤台航运管理站党支部书记和站长、田区港务处(现田区海事处)和局机关党支部书记等职务。

“他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多次获得优秀和先进党务工作者的荣誉;对待下属,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贴心。”他的老同事也是老邻居的陈泽华在采访中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其印象最深的就是刘维秀在田区港务处(现田区海事处)任党支部书记时,晚上总会用休息时间给下属做思想工作。“他做思想工作,绝不是随便找人谈心,而是像老师备课一般,提前做好笔记,针对每个人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陈泽华说,刘维秀对工作的热情与敬业感染着身边所有人,不管他在哪里工作,部门之间都非常团结、和谐。后来他到局机关当党支部书记,更是打造了一支“以上率下”的典型先进党支部。有一年,刘维秀在凤台航运管理站任党支部书记,站里来了一位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因为离家较远且从未独立生活过,刘维秀亲自给其置办炉灶、锅碗瓢盆等,还在其调去其他岗位时为其开欢送会,并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笔记本和钢笔,笔记本的扉页上还题写了一首原创诗,鼓励其奋发向上。

在那个年代,这已算是非常好的礼物了。直到现在,这位同事仍念念不忘,在追悼仪式上说起此事更是潸然泪下。

他任劳任怨,从不关心自己心中只有别人

在同事张家耀眼中,刘维秀是一个任劳任怨、从不关心自己的好搭档。“1995年,我从部队转业到淮南市航海总公司当副总经理,当时刘书记任公司总支书记。因为我是‘玩枪杆子’的,不仅不懂经营,也玩不好‘笔杆子’,是刘书记在工作上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不至于‘两眼一抹黑’。”采访中张家耀称,虽然当了多年领导,可刘维秀身上没有一点领导架子,每天上班他总是办公室第一个到,办公室卫生和我们的桌椅都是他亲自打扫。因为文笔好,总公司和下面十来个分公司的对外宣传材料也经常由他主笔,他经常加班到很晚,或是占用周末时间,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张家耀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单位分房,以刘维秀的资历完全有资格优先选房,可他却把机会让给没有房子的年轻人,自己和妻子仍住在原先分配的老房子里,一住就是几十年。“不仅是房子,其他荣誉,甚至是与经济挂钩的奖励,他也从来不争不抢,一定是主动让给其他人,真正做到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他一生勤俭,严于律己复礼传承优良家风家训

采访中,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了刘维秀位于航运家属院内的住所,这是一处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旧居民楼,不仅房子陈旧,里面摆设也是异常简朴,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几大袋保存完好的陈年笔记本和摆放整齐的各类荣誉证书。刘维秀的妻子张怀芝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丈夫刘维秀是个非常勤俭的人,他从不在吃穿上乱花一分钱,可对需要帮助的人却很大方。“我记得很多年前,有位凤台县农民,因为遇上困难没有回家路费找他求助,二话没说他就把200元给对方。上个世纪80年代,阜阳水利学校发函给他募捐修桥,他当即寄去了积攒多年的300元。”不仅如此,每每上街买菜遇到乞讨人员,刘维秀也是5元、10元、50元的给予帮助。

除了勤俭,刘维秀还严于律己。张怀芝说,出门在外丈夫从不乱丢垃圾,即使走很远的路,也一定要扔进垃圾桶。不仅自己这样做,他还经常教育儿子和孙子、孙女,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勤俭和环保的习惯。与许多老人溺爱晚辈不同,刘维秀不仅对三个儿子严厉,对孙子、孙女也非常严格。“父亲虽然从不打骂我们,可一旦做错了事,他还是会严厉地批评我们;孙子、孙女的成绩下降了,他也会亲自过问。每年的除夕夜,我们家还会举行‘年终总结会’,全家轮番上台发言,总结一年的工作和学习,父亲还会针对每个孩子、孙辈的情况给予点评,并对每人提出下一年的目标。”采访中,儿子刘洪波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他们家有个不成文的传统,每一年的年夜饭必须全家一起动手做,每一年的年三十必须开一次“年终总结会”。“路自己走,事自己干,业自己创”,更是父亲常挂嘴边的家训。

“早在去年3月生病前夕,父亲就写下了表达愿意捐献遗体的诗词《心愿》,但他没有给任何人看,也没有告诉我们。今年5月病重时,他称自己没有留下什么财富,只有积累下来的40多年工作笔记和谈话记录,算是一笔精神财富留给我们。而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就是捐献眼角膜回报社会,更嘱咐我们丧葬一切从简,文明治丧。”儿子刘洪波说起父亲时泣不成声,他说,得知父亲的遗愿后,他们全家虽然不忍心,但还是支持父亲的想法,而父亲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也影响着他们,让他们愿意追随着父亲的脚步做一名真真正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图一:老人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图二:83年老人写下的一段自勉的话。(记者 王伟 柏雪)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