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图片新闻 > 寿州古城里的“大鼓书”非遗传承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寿州古城里的“大鼓书”非遗传承人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7/11 9:25: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寿县是一座美丽的古城,古老的城墙与护城河穿城而过,文化古城寿县为人们熟知的有花鼓戏、“淝水之战”、八公山豆腐,却很少有人听说过大鼓书。大鼓书作为寿县曲艺文化中的一块不可磨灭的招牌,如今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鼓书的流传范围并不广泛,知名度也有限,很多寿县年轻人都不知道有大鼓书的存在。但如果经过寿县东门城楼——宾阳楼,你经常能看到过一个黑黑瘦瘦的老人,在城楼上摆了一个大鼓,老人看见经过的游客会唱上两段,表演的老人叫柴现修。7月5日,恰巧遇到正在说唱大鼓书的柴现修,柴现修敲起大鼓、拿起快板舞了起来,到了鼓点张口便唱,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亢。虽然因为方言问题,有些词没有听清,但从声音中透露着激情,围观的游客仍兴致勃勃地听他唱大鼓书。

寿州大鼓书是由“道琴”演变而来的,起源时间无史料可考。据传,清乾隆初年,“道琴”传入沿淮地区。“道琴”为一人说唱,说唱者左手拿一小鼓,右手击拍,串门说唱,因说唱内容带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后来,发展为长篇书目,说唱者就在茶馆和书棚摆场演出,道具由单一小鼓改为大鼓、鼓架、鼓条、牙板(云板)、惊堂木等。说唱书目的变化,道具的增加,说唱者的艺术渲染使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说唱艺术形式——“寿州大鼓”。过去的岁月里,过年听听大鼓书可是淮河两岸人们最开心的文化娱乐项目之一。柴现修老家在寿县丰庄镇,小时候家里穷,没读过多少书,15岁的时候拜师学了大鼓书。之后的这50多年里,柴现修一直与大鼓为伴,经常在寿县、颍上、凤台、八公山等周边县区说唱大鼓书,因为说唱的岁月太久,他一直使用的一套紫檀木的快板,能清晰地看到岁月留下的痕迹,在快板夹住大拇指的地方,已经被磨出了一个小坑;两块板击打的部位也磨出了印记。当下,柴现修老人说:我现在身体很硬朗,唱到80岁没问题,作为非遗大鼓的传承人,希望能寻找到更好的苗子,将说唱大鼓传承下去,将这面大鼓越唱越响。

图一:寿县非遗大鼓的传承人柴现修

图二:外国留学生在他指导下像模像样地来两下

图三:柴现修老人的家简单而朴实

图四:柴现修老人在背诵新歌词

图五:这套大鼓也有五十多年历史,紫檀木的快板见证了百年历史(通讯员 陈侠 记者 倪军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