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党旗永远飘扬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党旗永远飘扬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7/1 8:50:0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作为一名有28年党龄的老党员,每当别人问我,入党时对什么印象最深,我的回答总是,飘扬的党旗。

那是1991年,全国大面积发生水灾,安徽省灾情最重,受灾人口达4800多万,淮南受灾情况在省内又尤其严重。那一年,我28岁,在淮南广电新闻中心工作,被派往了抗洪抢险一线执行采访任务。

那时候我们用的摄像机起码有40斤重,必须两个人合作才能完成拍摄。每天一清早我就跟着老记者到灾区采访,晚上赶回台里写稿子、编辑当天的新闻。因为灾情紧、编辑采访任务量大,所以每天晚上我们都是在编辑机房度过,有的时候实在太困了,就靠着编辑机器睡着了。有的男同事甚至连机房都没的睡,只能睡在外面的房顶上,满脸满身都是蚊子叮的包。

就在当年的洪水进入到最紧急状态的时候,一天下半夜,跟我搭档的老记者突然接到领导通知,他母亲生病晕倒了,没等领导的话说完,那位老记者已经一头扎进了风雨交加的黑夜之中。

那时候新闻中心总共十个人,两两一组,刚好五组,现在搭档去医院了,我以为第二天自己肯定要落单了,可没想到,第二天清早,老记者竟然熬着通红的双眼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就问,家里老母亲没事儿吧?他说,让老婆先顶几天吧。当时还年轻不更事的我又问,你不担心吗?他顿了一下,说,我是个党员,然后指了指挂在工作台旁的那面党旗。

就是这面旗帜!在灾区采访的时候,我曾无数次地见到过它。在潘集的一个居民安置点,在那个脸已经黑成铁、嗓子已经完全发不出声音的老支书那里,我见到过它;在毛集泄洪区的一个冲锋舟上,在那个刚刚冒着生命危险从漩涡里救上来一个老人的退伍老兵身后,我看到过它;在淮河大堤上的那个刚刚经过生死拼搏才堵住的漏洞旁,在那些用血肉之躯扛着沙袋硬顶住洪水后累瘫倒在泥地上的人民子弟兵那里,我也看到过它。

从那时起我开始发现,原来,这面旗帜,竟然这么美,当那一面面旗帜飘扬起来的时候,竟然可以带来那么惊天动地撼动人心的力量。

那一天,我几乎是含着泪跟着我的搭档老记者一起看着那一面面飘扬在灾区的党旗的。我忽然感到惭愧,甚至有点悔恨,为什么我不是党员?当天夜里,在编辑好最后一个画面,其他同事已发出鼾声的时候,我抬头看了看我对面墙上的党旗,然后悄悄地拿出了一沓稿纸,含着泪写下了我的入党申请书。

洪灾将近两个月,淮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也经过了近两个月不眠不休的奋战。期间,我们的新闻稿件和电视专题见证了淮南社会各界在抗洪抢险时发生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向上级部门准确地说明了淮南的受灾情况并为淮南的抗洪抢险赢得了宝贵的支持。

洪灾过后,母亲河淮河再次恢复它安澜如镜的慈祥面容,淮南大地上上百万受灾群众的生活也终于趋于正常。同时喜讯传来,淮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因在抗洪抢险中工作突出受到淮南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而我的入党申请也被组织批准了。

宣布我成为预备党员的时候,高举拳头的我就站在新闻中心编辑部的编辑机器前,头顶上,就是我们支部的那面鲜红的党旗。

时至今日,每当遇到新党员入党,总有当年的老同事调侃我是在水灾中火线入的党,我却总在心里笑着对自己说,其实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从来没有看到火线,我看到的是一面面党旗——一面面,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飘扬的党旗。(张 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