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用听觉为生命补氧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用听觉为生命补氧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4/19 9:53:5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视觉疲劳似乎正在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

可以说,我们已经看腻了这个世界的“深度神话”。所谓“深度神话”来自法国新小说代表人物罗伯·格里耶对巴尔扎克小说模式的批评,认为那种“用人去包容一切,用人去解释万物的人道主义神话……其根源是对人本性的信仰”已经不适应未来社会人们对小说模式的审美需求,这里批评的虽是小说的“深度神话”,其实也可以套用到是我们视觉世界里一直造成我们视疲劳的“深度神话”。

我们整天用眼睛去阅读这个世界,常常人声嘈杂、乱象横生、让我们眼累甚至受伤,的确,我们每天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扑面而来的就是一个充满“深度神话”的世界。有眼有珠,还是有眼无珠,看的多了,就意味着眼睁睁害了视健康,也害了耳神经的六根清静。

我们如何才能把眼睛从视觉疲劳中解放出来?最明智的对策就是,让眼睛多歇一会,学会用听觉为生命补氧,或许就是最养生的选择!是的,多听一听这个世界,诸如风雨雷电、鸟语花香、音乐诗文等等,一定比疲劳地看这个世界更养心养神,更增强免疫力!民间盛传一个说法,听音乐可以降血压!这看似戏言之言,其实可以找到科学依据。听觉入心,滋润中枢神经,心情一好,心态就好,血压为之退兵百里之外,完全符合生理规律。无论是天籁之音、还是来自人间的文学艺术,学会听其美一定优于视其美,倾听较之凝视,以我们生命的点赞功能选择,一定会为倾听点赞,绝不会青睐凝视。北京语言大学学者路文彬十年前曾推出一部学术专著《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他在第二章第一节“凝视与倾听”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倾听的激情状态,令倾听这一行为本身也拥有了某种艺术性况味。为此我们有理由说,倾听较观看更能通过文学艺术的深处,于其中搭设起尽可能广阔的共鸣空间。”路文彬为听觉文学立言,与时俱进地阐述了听觉细语的“众妙之门”!只是可惜这种养生养文的观点没有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推广,尤其他本人的文学成就最初来自于倾听的经历与实践,颇值得听觉研究领域里的志同者关注与商榷。

《听听那冷雨》,的确赏心悦目,让听觉美到了极致!从文学的原理而言,文学就是听的艺术!虽不能说文学起源于听觉,但可以说文学的美及其共鸣的生长空间,倾听的补氧运动不可忽视!《听听那冷雨》肯定比“看看那冷雨”更文学、更艺术、更滋养生命;听听那音乐,也肯定比看看那音乐更表达生命的审美需求;听听那鸟语,也自然比看看那鸟语更亲近自然、更融如自然、更向往自然。如果说养成倾听文学的习惯,就可以让我们延年益寿,那么养成常听听音乐的习惯,就可以常降降高出的血压;养成常听听那鸟语的习惯,就可以常想想树是我们回家的方向。当然,化凝视为听听这个世界也要有所选择,这个世界有很多很多的声音是不宜听的,就像这个世界有很多很多的景象是不宜看的一样。我们多听听那些不确定的声音,多听听那些陌生化的俨然谜语一般的声音,即便听不懂也有益于身心健康。就像听鸟语,只要觉得好听就行了,倒也不必追究鸟在说什么,这多好?感知的本身就是目的,也可以说只要悦耳就是目的。

毋庸讳言,这个世界不宜耳目的声像实在是太多了!不少人看坏了眼睛,看垮了身体,这个世界的“深度神话”不啻于一把杀猪刀,再加之互联网这个帮凶的强势“绑架”,原本就灾情深重的“深度神话”世界之于你我他的视力就犹如洪水猛兽矣!难怪近期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呼唤人们保护眼睛、远离微信这个视觉毒品!在诸多声讨触屏时代弊端丛生的怒潮中,也传来了著名作家王蒙的一颗手雷:“抱着手机的我们,正在逼近低智商时代!”与其说手机正在毁灭我们的智商乃至视力,还不如说微信正在把我们的眼睛送进没有出路的黑暗王国!

千言万语一句话,充分发挥听觉媒介的正能量,一边呵护我们的健康,一边积累听觉文化的新知乃至“百科全书”,让视觉跟着听觉走,或许能让我们捕捉到更多的精妙的滋补我们心灵的声音,让听觉技术日益丰富发达就是眼福指数的增长点!我们都自觉地收回自己的一颗浮躁之心,宁静地听一听这个世界的益耳悦耳之音,最起码算得上是我们精神层面的一种补氧运动吧?(孙仁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