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一碗汤里藏着的旧时光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一碗汤里藏着的旧时光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4/19 9:31:4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的老家“郑郢子”,紧邻田家庵老街淮河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十分繁华,不说鳞次栉比的商店、旅社,单是大大小小的饭馆就有好几十家,印象最深的是那家回民饭店的牛肉汤。

不知这家饭店兴建于何年,记忆中那半圆形两层楼建得很别致,二楼有弧形阳台,阳台正上方雕有“清香园”三个秀逸的大字,四周还雕有一些花纹图案非常美丽(文革中损坏,现依稀可见)。那时我还在田一小读书,早晨上学时常到店里买个油酥烧饼填肚,便有麻辣鲜香味儿直往鼻里钻。我想叫父亲带去喝碗牛肉汤,父亲说,牛肉汤“辣嗓子”,我信以为真就作罢了。

有一年,一个远房亲戚过来,次日早,父亲欣然领着他去喝牛肉汤。我就紧跟在大人屁股后,心想牛肉汤到底辣不辣嗓子呢?“好嘞三碗,千张、粉丝、豆饼三单。”记得一个戴着无沿小白帽的老者吆喝,只见他麻利地抓起三样配料放在漏勺里,上面放些牛肉片便在滚沸的热汤中晃烫片刻,倒进大海碗浇上两勺浓汤,撒些香菜。我和父亲、亲戚对面相坐,学着他们把烧饼掰成小块泡在汤里。“味道就是不错!”亲戚说,我没顾得说什么,一口连一口直往嘴里扒,不一会儿额头就沁出了汗珠。

后来才知道,原来淮河路附近一带,有马家、许家、杨家、李家好几爿回民小饭店。他们各自经营本家独特风味的牛肉汤。到了1956年,这些分散的个体饭店“公私合营”,不久合资兴建了这家回民饭店,集众人之手艺,汇各家之精华,打造出淮南牛肉汤品牌。记得那时,在淮河路和港口一路路口,有个红风戏院,紧靠戏院南边也有家回民饭店,三间平房,我在那里喝过牛肉汤,味道也十分鲜美可口,生意非常好,不知是不是这家回民饭店的分店?

岁月如梭,一晃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参加了工作,也离开了老家,但还时常去回民饭店喝碗牛肉汤解馋。记得那时牛肉汤大锅和案板,早已搬到一楼大门边,靠西墙露天放置几张桌椅。我和爱人结婚前,有一天到北菜市顺路走到这里,那时我俩工作刚转正,每月37块7的工资,我们没进饭店点菜,就坐在这里,一边看着淮河路人来人往的街景,一边品尝着牛肉汤的醇香,心情平静又激荡……

如今,家乡大街小巷,不同姓氏,不同店号,不同规模的淮南牛肉汤店铺数不胜数,并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淮南牛肉汤如此魅力。我在家乡的山南、山北,在凤台、寿县喝过不少家牛肉汤。一碗五色(乳白的汤汁,火红的辣椒油,淡黄的千张、粉丝、豆饼,棕红的熟牛肉片,翠绿的香菜)相映的牛肉汤端到面前,醇香冲击舌尖,鲜美流淌心间的时候,不仅有挥之不去的记忆,慢慢品尝,你还会品出淮南这座城市的滋味;你会聆听到这座城市越来越近的足音;你会和这座城市贴得越来越近。(郑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