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市井中的牛肉汤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市井中的牛肉汤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3/14 9:50:3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的皖境淮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渊源的地方。2000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与八公欲学道成仙,结果炼丹炼出了质地细若凝脂、口感细腻绵滑的豆腐。作为豆腐的发源地,“豆腐宴”颇具盛名,但淮南人在引以为傲之余又有些心存沮丧,因为不辅以价格昂贵的山珍海味,没有名厨大师的妙手烹饪,就做不出声名显赫的“豆腐宴”来。寻常百姓家见不着,吃不到,于是慢慢习惯了对豆腐可有可无的态度,转而将眼光盯在了另一道本地特色美食上——牛肉汤。

关于淮南牛肉汤的传说有很多,有的说是清宫御膳秘方流入民间,有的说是淮南王刘安门下厨子亲制,还有人说是赵匡胤被困南塘后百姓熬汤救驾……渊源不知何处,但这牛肉汤如今成了本地人的喜爱之食,却是无可辩驳。

每天清晨,天还未透亮,遍布大街小巷里的牛肉汤店便早早开了门。大锅里用牛骨熬制的浓汤,添加了几十种滋补药材和卤料,在炭火的灼烧下散发出浓烈的香气,同样经过卤制的切片牛肉、牛板肠以及粉丝、豆饼、豆皮、千张丝、香菜、大白菜等一应辅料在桌上排成一排,等着前来的食客们自己选择。选好的牛肉和辅料送至灶台,会被倒入一个硕大的漏勺,在大锅里来回翻烫十几次,然后盛进碗里,浇满汤汁,配上香菜、葱花或辣椒,一碗汤味醇厚,鲜香爽辣的淮南牛肉汤便出炉了。美味、滋补、养身加上低廉的价格,让每一个吃过牛肉汤的人都是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淮南人吃牛肉汤不在乎环境,在乎的是味道。不管是装潢考究的连锁店,还是搭棚设点的路边摊,其牛肉的新鲜与否,粉丝的筋道如何,汤汁的鲜香程度……每一种食材的表现都被食客斤斤计较着,好坏评价也都来自于舌尖上的味蕾。聪明人可以凭着一招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来决定光顾哪家店面,那就是门前车辆的多少和食客的拥挤程度,在他们看来,每一个淮南人都是牛肉汤的品鉴师,人气就是广告,无须多言。时间久了,牛肉汤成了本地人炫耀的美食资本,年轻人甚至用汉语拼音给它起了个与洋快餐齐名的雅号:NRT。

上班的、上学的、做官的、务农的……牛肉汤前无贵贱,不同的是谁加了几元钱的牛肉、谁多喝了几碗免费的汤;相同的却是出门后大汗淋漓的畅快和心满意足的惬意。

精明的商家将牛肉汤搬进豪华饭店,牛肉被片得更薄更剔透,千张丝也被切得更细更均匀,但没有一家饭店敢在汤里添加新配料,生怕那一丁点的画蛇添足,便被质疑正宗与否。然而,牛肉汤的根还是在市井之中,不断点击网页地图上的“—”号,最终这座城将被街头巷尾牛肉汤锅里升腾的热气所笼罩,看一看便口中生津,闻一闻便坐下不走,这汤,神了。(朱宗保)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