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话说黄心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话说黄心乌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3/7 10:16: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寿县东园的黄心乌,是寿州人家饭桌上一道朴素的家常菜,可这家常里亦有古寿州的一味古意打底。

黄心乌是沿淮地区的特产,六年前,我家迁往合肥后,入冬后的每个周末,我回家时,车后备箱里都会装满黄心乌。“白菜豆腐保平安”,这是家里的老人们常念叨的一句话,他们说,只有寿州的黄心乌和八公山的豆腐才算是保平安的白菜和豆腐。

有一年春节,朋友送我一车黄心乌。母亲清炒了,父亲夹了一筷子,吃完,又迅速地夹了一筷子堆在碗里。他说:“这是东园的白菜呀。“朋友姓郑,寿州香草传承人的郑家后生。他说,这白菜,是香草地上种的,每年只那么几畦,播种时即被人高价预订,这一车白菜抵肉价。父亲说,东园的白菜肯定是肉抵不了的。见我疑惑,他说:“你尝尝呀。这菜,没有丝,清香,微甜。你吃点菜梗试试。”

我自小只食菜心,从不吃白菜梗的。听了父亲的话,夹了一截白菜梗犹豫地咬了一小口。鲜脆,清甜,父亲所谓的“没有丝”也就是没有那种绞舌的粗纤维。这白菜的确有些异常,就像东园的香草,香味馥郁,枝茎空心,而将其移植别处,那草便无香且枝茎变实了。

与香草为伴的黄心乌,细嚼之下似有难言之香。写美食最难,难在无力将食物给予味蕾的化学变化以令读者可感知的文字呈现。每个人的感观不同,美食的滋味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有一次,我在餐桌上和一帮外地文友谈及东园黄心乌的美味。白菜能有多美味?众人皆不置可否,惟有一位美食家文友说:“口说无凭,你弄点来,我给鉴定鉴定。”

鉴定的结果是,那位美食家朋友,于前年冬天,不远三四百公里驱车来寿县,让我领他去东园买黄心乌。

我托了朋友,领文友到了东园,可惜,那一畦畦乌叶卷着黄心的白菜,他只能看看,而买不成。因为那些菜早已名菜有主,被人早早交了订金,预备过年前起了做年菜的。文友落寞而归,我也无力相助。

东园的黄心乌,就像一位声名远播的美人,被惦记着。不过,黄心乌也的确是不负美名的。就连我这个不擅厨艺的人,也能把黄心乌做出好些个花样来:白灼黄心乌,黄心乌烩豆腐,黄心乌炒肉丝,黄心乌汤饭……

还记得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我把黄心乌切得碎碎的,与炸得焦黄的肥猪肉油渣相拌了,作馅,包饺子。

屋外大雪纷飞,厨房里煮饺子的水汽氤氲。我端了一盘雪白的隐透着碧绿馅的白玉般的水饺,与友人对饮。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素来不喝酒的,那天饮酒,是因为并不弄文的友人对着饺子吟出了这句诗。那么家常的白菜饺子,令平常的日子有了诗意与古意。可见,饮食里藏着文化乃至文明的基因,胃与味都在记忆与传承着。(黄丹丹)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