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行摄无疆 寻找美 发现美 创造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行摄无疆 寻找美 发现美 创造美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2/18 7:44:0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籍摄影名家郭润滋——行摄无疆 寻找美 发现美 创造美

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仍有着旺盛的精力:带领上海的老年摄影爱好者游历,进行摄影创作;同时,还在全国各地举行摄影讲座,把创作秘籍传授给影友。他就是国家上海铁道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上海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任老年摄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淮南籍摄影家郭润滋。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摄影报道工作,他从事摄影工作已达半个世纪之久。这位国家一级摄影师在国内外各级影展影赛中获奖作品达300多幅,拍摄画册30多本,其《山道弯弯》(专题组照)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彩色组照)获第二十一届国展优秀奖。

公益讲座 回馈家乡影友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第一次见到郭润滋老先生,是在前不久郭润滋回淮南为家乡影友所作的《视无疆·摄无界》——前期·后期·创意秘籍的公益讲座上。他侃侃而谈,思路清晰,见解独到,配合PPT图片的展示,将其多年创作经历和感悟分享给众位影友。一天时间里, 6个小时的讲座不知不觉过去,影友们意犹未尽,郭润滋依旧精神矍铄,未见疲态。课后,还热心回答影友问题。

在讲座中,郭润滋认为,“有人以摄影为乐,有人以摄影为生,有人以摄影为言……”他指出摄影创作要“三用”即“用眼看”“用脑想”“用心拍”,影友创作应独立、独特、独家,作品要有独到之处。在谈到摄影的前期和后期的关系时:如果说摄影的前期是谱曲,那么摄影的后期便是演奏!所谓“功夫在诗外”,摄影者还是要多读书、多学习,才会有更好的创作。

郭润滋表达能力强,加之少年时博览世界名著,艺术修养高,他的课学员都爱听。也是因为这方面的擅长,他还荣获过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函授学院上海分院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被聘为影展影赛评委,为《中国摄影报》举办的“微摄力”活动、为《大众摄影》举办的“摄影小镇”全国大赛等活动授课。多年来,他已为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及社区等各类摄影群体授课2000多个课时,其中,公益讲座近600个课时,为摄影普及不遗余力。

在郭润滋的理念中,摄影从诞生之日起,就赋予了它记录的使命:记录风景、记录时事、记录亲人、记录生活。所谓技艺,摄影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就如拍摄这个山谷就是需要寻找独特机位以及发掘景物的眼睛,这就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这样才能创造出完美的作品。从技术到艺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这段路上思考和实战一样重要。同时,摄影更是一门走的艺术,通过摄影者对世间万物的独特理解以及自己独特的见解,将那一瞬的美给记录下来,摄影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展示着情感,因于此,视无疆,摄无界。

文艺滋养 成就摄影之路

郭润滋生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他的父亲是南下军人,在郭润滋6岁时,他随父母从青岛来到淮南。这个移民城市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郭润滋的父亲进入淮南铁路从事公安保卫工作,从此,郭家就在淮南安了家。在大通老火车站附近的老铁小,郭润滋在这里读完小学,之后进入淮南八中读初中。

虽然那是一个贫穷的年代,相对而言,铁路之家经济条件还算好些。郭润滋自小便有艺术细胞,还在上初中时,他便进入摄影兴趣小组,没成想一生结缘。还是在那时,虽然思想封闭受禁锢,郭润滋却有幸读到一批世界文学名著,如小仲马的《茶花女》、莫泊桑的《羊脂球》等,这些当时被批为“封、资、修”的东西被查封,却没防着“家庭背景好”还是“小孩”的郭润滋,郭润滋读得如痴如醉,打开了视野,从此,文学艺术的种子便播撒在他心田,成为他一生的滋养,特别是在他以后的摄影创作中。

从淮南八中初中毕业,郭润滋考入蚌埠的铁路技校,之后分配到芜湖裕溪口编组站当了铁路扳道员。那时,由于兴趣爱好,他已有了台自己的相机。也正是由于这个特长,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郭润滋得以进入芜湖铁路工会从事宣传工作,正式拿起了相机,拍摄照片布置橱窗及黑板报。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摄影还是“奢侈品”,相机要钱,胶卷要钱,冲洗照片要钱,烧钱啊,摄影门槛很高,不是人人都能玩的。没有钱,是进不了这个门的,因此,那时的摄影家都是从体制内产生的,大都是宣传出身。显然,郭润滋也是走的这个路径,他如鱼得水,成长很快。他的构图美观,具有视觉冲击力,不久便崭露头角,在省内外及铁路系统小有名气,之后便成为省摄协会员,有机会参加省摄协活动。在这个平台上,他能够有更高些层次的摄友共同切磋、学习,摄影技艺不断提高。1981年,郭润滋获得铁道部总工会授予自学成才“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十佳青年摄影家”称号,同年成为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奠定了终身从事摄影的基础。

摄影为媒 共享美好生活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借调到铁道部《人民铁道报》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担任摄影记者,后郭润滋被上调到《上海铁道报》从事摄影报道,从此便在上海安了家。1995年后,郭润滋进入上海铁路局文联担任副秘书长,当选上海铁道摄影家协会主席。在上海,他和寿县籍著名摄影家雍和(现中国摄协副主席、上海摄协主席)因相同爱好成为了朋友。

上海,这座开放的大都市也给了郭润滋更高的平台,郭润滋的摄影技艺日臻成熟。摄影家离不开采风创作,多年来,他的足迹也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特别是偏远的西藏、新疆、青海等摄影圣地。2002年,在高原冻土地带,身为铁路人的郭润滋不惧条件艰苦及高原反应,拍摄出《建设中的青藏铁路》,2004年,他的这组彩色组照入选第21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2005年,郭润滋创作的《夕阳下的蒸汽机》摄影作品发表在享誉全国的《人民画报》上。此前,他的作品《山道弯弯》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用,先后有代表作《不是福》《加瓦》《同心协力》《走近下山湖》。

2006年,郭润滋到年龄退休。精力充沛的他继续担任上海铁道摄影家协会主席,去年换届担任名誉主席,满腔热情又投入上海局的高铁建设的拍摄,摄影的路上不停步,摄影人永远在路上。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贤内助,他的老伴王圣云就是这样一个人,年轻时支持他摄影,老了不仅在摄影上支持他,在生活上照顾他,同时也学起了摄影和他一起拍摄,现在也是一名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近10幅作品获奖。如今有了更多的时间,郭润滋对摄影创作技巧进行提炼总结,形成教案,举办讲座,诲人不倦。

郭润滋感慨,摄影,是一种美的寻找;摄影,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摄影称为照相,无疑也是“造像”,即创作。有幸和摄影结缘,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就会获得一种滋养,一种润滑,一种提升。

如今,郭润滋已年过七旬。虽然早已走出家乡淮南,但他的父母长眠于此、他的兄弟姊妹都在这里,他与淮南的联系剪不断。当年父母健在时自不必说,在父母过世后他每年都要回淮南祭奠父母,到兄弟姊妹家走走。。当然,对于家乡影友的邀请也不吝啬,免费进行公益摄影讲座,还能看看家人亲戚,这也是基于对家乡的感情。

图一:郭润滋在淮南为家乡影友所作的《视无疆·摄无界》公益讲座上

图二至图五为郭润滋作品:
1.《日出东方》
2.《高铁时代》
3.帕米尔高原
4.《欢歌笑语》
5.《神州大地》(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张宇清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