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三大战役”的稳定收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三大战役”的稳定收获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2/1 7:12:5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扫除黑恶固本强基纪实 

近日,安徽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简报第40期专报了我市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打好“争夺战”、“攻坚战”、“整体战”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备受社会的瞩目和好评。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我市把专项斗争的重心和矛头对准农村黑恶势力,严厉打击,坚决铲除滋生土壤。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市公安机关先后查处村干部33人,打击农村领域黑恶犯罪团伙24个,采取强制措施106人,有效净化了农村社会生态,进一步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

提高政治站位,打好民心向背的“争夺战”

我市高度重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召开动员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切实把全市各级干部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沈强先后4次在市委常委会上、2次在市委政法工作例会上听取专题汇报,并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出批示;市长张孝成在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工作例会上先后8次安排部署扫黑除恶工作。

压实责任,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线索发现不了,县乡村党政领导和成员单位领导负责;线索甄别不清,公安部门负责;审理判决不到位,法院机关负责;舆论引导不力,宣传部门负责;政法队伍“内鬼”清除不彻底,政法部门负责;黑恶势力进入基层政权,组织部门负责;深挖彻查“关系网”“保护伞”不力,纪检监察部门负责。

营造氛围,运用传统媒体加强宣传,在电视台、广播、报纸开设专栏《扫黑除恶进行时》,印发《扫黑除恶应知应会手册》和《扫黑除恶宣传折页》12万余份,制作扫黑除恶宣传牌6000余块,在户外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扫黑除恶宣传标语。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将扫黑除恶工作相关政策制作成微信信息,在公众平台上进行宣传,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扫黑除恶氛围。

紧扣目标任务,打好净化基层生态的“攻坚战”

我市充分发动群众力量,自始自终把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把打击锋芒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切实保护群众人身权、财产权和人格权。

在侦破毛集实验区朱某某犯罪集团案件时,专案组坚持走群众路线,多次深入周边群众和部分嫌疑人家中,进行政策宣讲感化,使大家消除顾忌,主动承认或指认朱某某犯下的罪行,进一步固定了朱某某的罪证,一举将其犯罪集团摧毁,在主犯“零口供”的情况下成功提起公诉。

重拳打击“村霸”,加大打击力度,对把持基层政权、破坏基层政治生态的予以重拳打击。辖区民警工作中发现凤台县高某在任职大公村村委会副主任后,个人膨胀严重,在日常生活中稍有不顺便对群众打骂、滋扰,群众评价较差,市公安局经过翻阅卷宗材料,补证、查证了多位证人证言,固定了高某等5人涉嫌寻衅滋事、非法拘禁的违法事实,一举将该“村霸”摧毁。
铲除滋生土壤,对侦办的黑社会性质犯罪案件,彻底查清涉黑组织的资产状况,查清其违法所得,彻底铲除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在侦办山南新区吴某某涉黑专案中,专案组根据受害人检举及嫌疑人银行流水发现,吴某某等人名下有多处存款,随着深入走访发现,吴某某团伙承揽的部分工程项目已到了回款阶段,专案组主动对接相关单位并依法查封涉案资金500余万元,彻底摧毁其“造血”功能,防止“死灰复燃”。

注重统筹结合,打好守护公平正义的“整体战”

我市把专项斗争与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旗帜鲜明支持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打掉涉黑组织,惩处地痞恶霸,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营商环境。在吴某某案件中,村主任借宗族关系变黑老大,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强迫交易罪、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本是“父母官”的村主任,不思考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构建清廉政商关系,反而变成“拦路虎”,以暴力、恐吓等方式威胁当地企业发展。

把专项斗争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全市采取“一村一策”、领导包保、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1个,社区党组织12个;在已完成村“两委”成员背景审查中,全市取消候选人资格51人,其中1人为涉嫌参与黑恶犯罪。全市829个行政村均设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务监督工作,切实保障村民群众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

与平安村居建设结合起来,让群众在点点滴滴中积累安全感。高标准快速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加快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农村地区“十户联防”和“天网下乡”工程试点,推广简便适用的农村技防设施,构建覆盖县镇村三级的公共安全“智能天网”。认真学习“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网格化作用,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和不漏行业场所”的“四不漏”要求,全方位、多领域排查涉黑涉恶线索,使群众真正成为斗争“主角”。(记者 刘银昌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