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人民医院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助推健康淮南建设
近年来,作为我市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市卫计委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与县区卫计委、各级医院合作,探索医联体建设新思路,推进医疗人才和医疗资源“双下沉”,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群众就医满意度“双提升”,使基层患者能就近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为脱贫攻坚、健康淮南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专家“下沉”,助力脱贫攻坚战
2018年12月18日至23日,市一院领导班子成员率队,分六批组织包括4位江淮名医在内的50余位专家,先后深入寿县瓦埠卫生院、炎刘医院、安丰医院、迎河医院、妇幼保健院、县医院开展健康脱贫工作大病救治系列义诊活动,面对面为寿县2000多名大病患者提供一对一的诊疗服务,获得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大专家检查得很细致!回去之后我会按照专家讲的好好吃药。”“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请大医院专家看病,方便多了!”在乡镇医院的诊室里,患者们慕名而来,对各位专家的义诊服务也很满意。
“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因病致贫在寿县贫困户中占比较高。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将规范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工作作为健康脱贫的重点任务。”寿县卫计委负责同志介绍说,寿县卫计委与市一院合作对接,启动了此次大病巡诊活动,目的就是希望切断贫困与疾病之间的恶性循环,有效控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精准扶贫也是我们公立医院的责任和义务。”采访中,市一院负责人及多位专家都表示,对寿县大病患者他们将实施精准诊治,对于正在治疗的,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于好转的患者,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的康复,降低病情加重或复发的风险,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精准互动,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1月3日下午,毛集实验区人民医院会议室内暖意融融,气氛热烈,市一院负责人率骨科、普外科等领域知名专家,护理部、医务科、医保科、24小时服务中心等科室负责人赶赴这里,与毛集实验区区委、卫计委、人民医院负责人汇聚一堂,就医联体合作对接工作进行会商讨论。
“基层医院医疗供给不平衡,服务能力不足,群众看病难问题严重。”毛集实验区负责同志介绍说,该区已开工建设毛集医院住院部大楼,并将利用合作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毛集医院创建二级综合性医院,他在会谈中言辞恳切地说:“我们急需要与你们这样的大医院开展紧密合作,提升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医。”
“我们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加强医联体建设,推进医院规范管理。”市一院负责同志真诚地表示将通过医联体建设来解决基层医院面临的困境,努力让毛集当地的患者留下来并就近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与基层医院共创共商、共医、共享、共进、共赢的新局面。
当天对接会后,达实智能向毛集实验区人民医院交接了远程心电设备,“有了这个设备,你们选派一名医务人员前往市一院进行短期培训后回院实际操作,就可以很快实现网络一体化的心电远程会诊。”
紧密合作,让群众共享健康红利
“比起到市一院治疗,我们家人在社区看病每年能减少车旅费、误工费几百元。”在田家庵区朝阳社区服务中心,王先生刚看完病,他说,自从2017年社区服务中心与市一院建立医联体以来,市一院派了专家到服务中心定期坐诊,平时遇到特殊病例还可以通过远程会诊中心,请市一院专家进行会诊,“社区诊所服务水平提升很多,居民看病也更方便了!”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来的是基层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周边群众带去了方便。
为了深化公立医院改革,2015年我市就成立了以市一院为牵头医院的医联体。近年来,市一院不断试点医联体合作的模式,逐步形成了专科医联体合作、专家派驻的模式,信息互联、管理理念互联的思路,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取得了实效。
目前市一院依托淮南市政府“智慧医疗项目”,已连接了100多家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3(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心电)+1(远程会诊中心)+N”模式,基本实现医联体内的信息一体化。其中市一院心电远程会诊中心目前月均开展动态50人次,常规心电图40余人次;与市妇幼保健院建成专科(病理)医联体,月均病理工作量约210例。
与此同时,该院还通过开展医联体内成员单位间多种形式的专家交流,邀请医联体内的医院参加医院所有学术活动,每年对基础医联体学员开展不同层次内容丰富的继教培训,提升了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素质,为健康淮南建设夯实了基础。(记者 何婷婷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