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榜样 > 全省两个“最”是他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全省两个“最”是他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0/25 7:09:0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他是一名普通矿工、是一名退伍军人,是一名党员,更是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就是张明,目前安徽省年龄最大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近日,他被评为2018年第二季度淮南好人“助人为乐好人”。

2014年9月,市红十字会和中煤新集公司联合开展远学张宝、近学郭学良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和无偿献血活动,张明在这一次献血中采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时隔4年,2018年3月底,他接到 “加急”通知:他的造血干细胞样本与河南一名病情危急的患者初配成功,由于患者病情危急,需要高分辨配型采样和体检在规定时间内一并完成,越快越好。接到通知后,张明没有任何犹豫,一口答应。他一次次驾车从70多公里外的公司来到市区进行高分辨配型采样、体检,并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用短短6天时间,就使得复检全部合格。直到这时,张明才郑重地把老母亲、妻子、儿子都叫到一起,把这件捐献大事告诉了家人,当家人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条命、甚至一个、几个家庭时,全都表示支持。

6月6日,在安徽省立医院,历经近4个小时的采集,张明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他捐献的270ml造血干细胞悬浮液,于当天就飞往河南,救治一名身患血液病的3个孩子的妈妈。而张明的成功捐献,也创造了安徽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两个“最”:一是全省“最年长”的捐献志愿者;其次,张明与同在中煤新集公司的郭学良、张琨三位矿工都成功捐献,创造了同一企业捐献的“最高记录”,这在全国都不多见。

看到这里,读者们一定认为故事已经结束了,然而,张明的“爱心脚步”却没有因此而停止,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也一直用文字记录着他“爱的轨迹”。

按照惯例,张明在捐献完造血干细胞时,中华骨髓库给予他5000元造血干细胞捐献慰问金,但捐献当天张明就和爱人陈燕表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为了挽救生命,虽然家里不富裕,但生活没问题,这份慰问金请市红十字会帮他寻找个贫困家庭品学兼优的孩子用以资助。捐献回来,张明夫妇还和上高二的儿子一起加入了红十字志愿者。

为了实现他们的心愿,市红十字会把自幼身患疾病常年治疗,却品学兼优、多次把积攒的零花钱捐赠灾区的爱心小女孩时贤的情况告诉给张明,当得知时贤要去医院治疗正急着筹款之时, 7月14日,不顾天气炎热,张明一家为时贤送去了5000元捐款和礼物。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了解到,由于工作繁忙,张明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参加公益活动,但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向亲朋好友、同事们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图:捐献当天,同一公司的郭学良(左一)、张琨(右一)赶来现场为他加油(记者 李严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