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舜耕时评 > 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9/19 8:50:3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教师节刚过不久,尊师重教余韵犹长。从线上到线下,从社会到学校,人们表达着对老师的敬意。在教师节以这种方式表达敬意引人注目,但大部分老师的大半人生就和一年里的大多数日子一样平淡如常。有媒体曾邀请老师们写一封短信,与过去的自己聊聊天、谈谈心,有人提醒自己,以后会得慢性咽喉炎,一天会上八节课,趁现在赶紧去学习一下正确的发声技巧;有人劝慰自己,对别人的孩子尽心尽力,也要善待自己的孩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太操劳;有人鼓励自己,因为一次阴差阳错的报考,经历未曾有过的一切。有过抱怨,有过困难,但是从没有过后悔……短短数行便能阅尽为人师者的酸甜苦辣。

是啊,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去挖掘孩子们的潜力,倾听学生们的心声,操心学校的各项指标,却容易忽视这些常年隐于教室、藏身背后的身影,选择将这群人的喜怒哀乐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一笔带过。很多时候,我们给予了老师们各种期待,提出了不少要求,却唯独忘记了教师只是他们身份的一种,他们也是家长、儿女,也会操心幼教。他们在平凡中一心一意的坚守、寻常里一点一滴的付出,所致力的事业、所创造的奇迹更加值得书写。

过去的一年里有太多的感动,印证“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恰如其名,彰显“人类文明传承者”的恰如其分。小学老师李芳用生死关头的奋力一挡,上好了无私和勇敢的最后一课;乡村教师梁俊带着孩子们用最质朴无华的歌声,为大山角落里的青春写下注解;退休院士卢永根向学校捐出毕生积蓄,用无言的行动诠释教育的意义……何谓人师?秉承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辟古训,重温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无悔誓词,可以说,今天教师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课堂,越过了讲台,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用之不觉,代代相传、薪火不灭。

在今天,向教师致敬,只有鲜花和掌声显然远远不够。致敬教师,就要在家长的高期望、社会的高关注、学校的高要求之间找到平衡,就要在一线老师遭到误解和责难时是非分明、仗义执言,就要将尊师重教的口号落到生活保障、社会声望等实处,以此纾解他们的困惑、烦恼甚至迷茫。在安徽萧县的吴家,一家三代出了7位老师,教师节成了每年家里最重要的节日。从农村私塾到村庄小学,从爱心学校到师范学院,一家人之所以选择代代从教,这其中既有教书育人的感召、家风传承的滋养,也有教师光荣的环境、尊师重教的氛围。可见,既要从精神上肯定老师们付出的辛劳、贡献的力量、奉献的才智,也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尊师之意、重教之心化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如此才能让广大老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盛玉雷)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