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舜耕时评 >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9/6 8:47: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未来在全国逐步推开营商环境评价,唤起的定会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改革场景。

厦门优化政务服务推进“一趟不用跑”,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浙江衢州力推“一网通办”,着力打造“掌上办事之城”“无证明办事之城”;广州推动开办企业全面提速,内资企业设立登记“免预约”“零见面”“全天候”“无纸化”……在国家发改委主办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现场会上,22个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纷纷亮出改革举措,引发人们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广泛思考。

近年来,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到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进一步扩大开放,再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优化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不断出台。好的营商环境有多重要?“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这句话,成为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现场会上的共识。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没有哪个城市可以一步成为先进,营商环境怎么样,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方法可以概括为4个“标”,即建标、对标、达标和创标。作为一项开创性工作,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其意义不仅在于构建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为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高地提供目标引领;同样在于,以评促改、以评创标,通过检验营商环境是否有所优化、群众办事是否更加便利、发展环境是否改善,倒逼各地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此,国家发改委在全部吸纳世界银行衡量营商难易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又增列11项具有中国标准和中国特色的指标。对标国际一流,确立中国先进,本身就已形成重要改革信号。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从今年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结果看,北京、厦门、上海位列22个试评价城市的前三名,成为改革的先行者、领头羊。持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以增进竞争优势、保持领先位势,已然成为这些城市的共识。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浙江衢州跻身这次试评价的第四名,可见深化改革的弯道超车效应。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放大招”,让不少地方感受到改革面前“不进则退”的倒逼压力。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但需要“硬措施”来托底。当前,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国内各大城市改革发展竞速,如今也正在转向优化营商环境的竞速。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以赢得主动、取得优势,需要主动找差距、找不足,以制度创新带动经济创新,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需要树立起深化改革的“攻坚意识”。审批慢、环节多、服务差等政务服务不佳问题,不作为、乱作为、乱执法等不正之风问题,不相信市场、不接受开放等思想固化保守问题,只有以刀刃向内的态度狠下心去改革,才能真正涵养出营商环境的“清新空气”。

新时代新征程,当“要素红利”逐渐让位于“创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让位于“制度红利”,营商环境的重要价值更加凸显,深化改革的宝贵机遇弥足珍贵。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老百姓和企业心中的营商环境之“最”,呼唤我们激发“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更大决心,砥砺“深化改革不止步”的更大干劲。(李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