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德耀淮南 > 卸煤女工二十八年的公益人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卸煤女工二十八年的公益人生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12/12 9:18:0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优秀女工”“劳动模范”“文明家庭”“优秀志愿者”“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市中华慈善奖候选人”“市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若将这些殊荣和一名卸煤女工联系起来,你一定会觉得惊叹!伟大来自平凡。这名女工就是市优秀红十字志愿者陈霞。

1990年,风华正茂的陈霞来到平圩发电公司当了一名卸煤工。面对脏、累、苦的工作,陈霞踏踏实实工作了近30年。同事们说,她朴实得像煤炭、热情得似火电,虽然收入不多,但心存大爱,一直坚持做公益、献爱心。

“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淮南便遭遇了严重洪涝灾害,我拿出不多的工资捐出了人生第一笔爱心款。”陈霞说。从此,她踏上了公益之路,连续数年春节前,拿了工资便直奔市红十字会为贫困家庭捐款。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问她:“长期捐款会不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陈霞笑着说:“我们节省点,日子还能过得去;但困难家庭,若不帮上一把,他们的日子就更难了。”

后来,陈霞申请加入了市红十字志愿者队伍,能做的事情更多了。2008年春节前,淮南遭遇严重雪灾,市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下乡看望贫困家庭学生。她带着8岁的儿子和两个亲戚家的孩子,每个人拎着一袋礼物,与贫困家庭的孩子结对子。一天下来,3个孩子又累又冷又饿,见孩子们实在走不动了,她就鼓励、引导孩子们坚持到底。

2010年春节,她带着儿子第一次前往颍上县王家玉孤残儿童中心,将身上带的钱全部捐给了中心。后来,她争取公司女工部支持,发动女工一起募捐,为中心送去了一车爱心物资。此后,她连续3年春节前往中心看望孩子,直到后来中心交给了政府部门,改善了条件。2012年,在看望潘集区夹沟镇老庙村坚持做爱心鞋的盲人志愿者聂道美时,得知聂道美的“好助手”一台老式缝纫机坏了,但又买不到新的。陈霞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结婚时陪嫁的一台老缝纫机送去了,这可乐坏了聂道美。后来缝纫机出毛病了,陈霞及时赶去想尽办法修好了缝纫机。看到爱心老人谢海顺没有合适的衣服,她拿来爱人的大棉袄、宽松的运动服,向工友找来肥大的工作服,一一给老谢试穿,直到里里外外给老人配齐穿暖。

陈霞婆婆去世得早,公公一直跟着她和丈夫生活。2000年,公公突发脑溢血,不久又摔断了胯骨,从此瘫痪。陈霞抱着4个月大的儿子陪公公住在了医院,每天忙到夜深人静。瘫痪16年的公公快乐地活到84岁高龄,身上没有一处褥疮,安详地离去。

心存大爱,热心公益。她的善举不仅赢得了丈夫的支持,还在儿子心底烙上了爱的印记,儿子成为一名小志愿者。她的行动感染带动着单位同事,涌现出一批批爱心妈妈和热心志愿者,让志愿者“风景”发展成为“森林”。

(记者 朱庆磊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