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帮助别人,自己的人生显得更加有意义。能够被人需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淮南日报社乐于助人的好大姐周宜
2015年3月,周宜(左二)和萤火虫志愿者在一起参加黎明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 武友坤 摄
生活中的周宜热爱登山(陈晓玲 摄)
在淮南日报社,周宜小有名气,论工作,她是单位经营管理的一把好手;论人品,她谦恭有礼、乐于助人,是同事心里的“好大姐”。平时,无论单位同事还是她的同学、朋友,遇到什么烦心的事或棘手的事,首先想到的是请热心的她出出主意,谁遇到了一时过不去的坎、解决不了的困难,首先会想找贴心的她帮想想办法,每逢此时,她都毫不推脱,该出主意出主意,该想办法想办法。遇到需紧急出手帮忙的,她能够毫不惜力地跑前跑后忙活。扶危解困、成人之美,周宜就是用平日里点点滴滴的热心大爱、暖心小爱之举,谱写了感动世人的16年爱心历程。
同事家孩子病了,她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忙前忙后
2015年7月的一天,一直按时上班的同事突然没有来上班,打电话请假说孩子已连续发烧很多天,可总检查不出病因。热心的周宜随即建议将孩子转到合肥诊治,并亲自联系在安医大一附院工作的哥哥,安排好了有关事宜。
过了好几天,同事都没有联系自己办理孩子转院的事。她原本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心想大概孩子的病治好了。令她没想到的是,7月22日傍晚,周宜在徒步回家的途中突然接到了同事的电话,从她哽咽的声音里,周宜感受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经医院诊断,孩子被确诊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建议转到安医大二附院诊治。周宜二话没说,再次联系在安医大一附院工作的哥哥,请他帮助协调住院有关事宜。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周宜还是有些不放心,决定第二天一早陪同事一起前往。
由于事前妥善安排,从办理住院到诊断治疗,一切都进行的非常顺利。经上海一家权威医院重新诊断,孩子的病情比原先的诊断要严重,需要精心照顾,坚决杜绝感染。为方便同事及家人照顾孩子,周宜想到有位同事的亲戚在医院附近有一套住房,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请求帮忙。面对孩子的病情,人人心中充满大爱。得知消息后,同事的亲戚二话没说,便答应了下来,并亲自将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了孩子的病情,一位素昧平生的人不仅免费提供住房,还累得湿透了衣背,让人内心无限的感动。”周宜说。
治疗方案确定后,当得知孩子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全血和成分血时,周宜带着女儿主动参加了互助献血活动。为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爱心行动中来,她和女儿分别在微信群中发布了消息,并很快得到了响应。她在合肥工作的朋友第二天就赶到医院参加了互助献血活动。回到单位后,她先后两次组织同事,有的还带上了家属,前往合肥参加互助献血活动。由于孩子治疗需要高额的费用,报社员工纷纷自发捐款,为孩子献上了一份爱心。为帮助孩子治疗,周宜给孩子购买了动画片影碟,并网购了红心猕猴桃给孩子补充维生素。如今孩子的病情稳定了,但周宜总是隔三差五打电话询问,因为她的心始终牵挂着孩子。
热心公益,是其一生的事业
在小区里,邻居送给周宜一个外号——“楼道长”。因为平日里,她打扫楼道卫生总是从六楼扫到一楼。刚开始,别人都以为她是保洁员,时间长了,大家才知道她原来是自己的邻居。面对左邻右舍的“点赞”,周宜说“打扫楼道卫生,是举手之劳、力所能及的事情”。朴实的话语,彰显着她勤劳善良的品格。
热心公益,是周宜一生的事业。早在1999年,她就开始了自己的献血人生。每年生日那天,她都会去参加义务献血活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自己庆祝生日。16年间,她累计献血达16次。唯一欠缺的一年,还是因为自己生病动了手术,不宜献血。
下班步行回家,是周宜多年养成的好习惯。
周宜说,自己乐于助人的习惯,得益于家庭良好的家风。母亲每年都会前往市红十字会捐款捐物,从未间断过。秉持热心公益的传统,今年周宜参加了“淮南公益”组织,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为将公益进行到底,她还发起成立了“萤火虫”爱心协会,将爱撒向空巢老人。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20多人,并组织开展了普法宣传等系列活动。
点点滴滴,汇流成涓;涓涓溪流,沁人肺腑。多年来,周宜用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帮助着、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同事、朋友都亲切地称呼她为:乐于助人的好大姐。(记者 朱庆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