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新
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利用矿西风井北院的几十亩闲置土地发展生态养殖。截至目前,已陆续收获黄瓜、豆角、茄子等各类蔬菜近1000公斤,饲养的鸡、鹅、羊也将于中秋节前出栏。未来两年,该矿还计划复垦近200亩土地,继续发展生态农业,安置矿井富余人员。(8月18日《淮南日报》)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部分土地及耕地,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严格土地管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护和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潘三矿利用矿西风井北院的几十亩土地发展生态养殖,破解了用地紧缺与粗放闲置并存的矛盾,可以说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闲置是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拦路虎”。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土地闲置大体分三类,一类是企业自身原因如资金不到位、开发策略调整造成的,另一类是政府原因造成的,如没有在约定期限内交地、城市规划多变,造成开发企业来不及做相应的规划调整等。第三类是开发商看到了土地的升值潜力,故意囤地,以享受高额的土地利润回报。无论何种原因,闲置土地被人为地控制起来,丧失其应发挥的作用,就是一种浪费。囤地的最大恶果,就是使可用于开发的建设用地愈显稀缺。
城区闲置土地不仅影响土地市场秩序,影响房地产业、工业用地健康发展,制约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改善,而且阻滞城市建设步伐,与中央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格格不入,极易引发社会矛盾。现在淮南矿业集团本着“守土有责、盘活存量、提高效益”的要求,以用促守、以地养地、以用增效,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增值提效,既可以增强人们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社会意识,又让闲置土地得到盘活利用,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还可以让“圈地”“囤地”“炒地”现象得到遏制,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