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好人”淮南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张志敏
“真巧,我生日和学雷锋纪念日同日,这就是缘分!”这就是张志敏引以为豪的。
从2010年以来,作为一名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张志敏共参加了100多次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间1000余小时,帮助过200多个困难家庭,资助留守儿童400多人次……2013年当选“中国好人”和安徽省“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
不爱生意偏爱公益
张志敏是位私企老板,但在淮南市红十字志愿者里,他是一位既慷慨热心又低调朴实,深得大家喜爱的“大哥大”。“有事打个电话,要车出车、要人出人、要钱出钱,只要我能做的我一定办到。” 张志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93年,张志敏下岗,妻子没工作,孩子才5岁,为了养家糊口,夫妻俩起早贪黑摆地摊做小买卖,没少吃苦受罪,后来生意才渐渐越做越好。正是在艰难地创业中,他体会到困境中的人是多么需要有人能帮一把。
2010年,事业有成的他加入了淮南市红十字志愿者队伍,踏上了爱心之路。他经营三家火锅连锁店,还有其他业务,非常繁忙。可只要红会有活动,他丢下生意就走,“我是一名志愿者,宁愿丢掉生意,也不能放弃参加活动,再忙也得去!”
2014年8月云南鲁甸地震,前去外地出差的他开了一天的车,本就患有高血压头晕脑胀疲惫不堪,可晚上8点多回到淮南后,他就直奔红会送上2000元捐款,并协助工作人员加班,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
每年春节前是张志敏生意最忙的时候,也是淮南市红会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最需要志愿者的时候。张志敏总是早早买来物资,装好一辆面包车,备好给困难家庭的一沓红包,等候通知。2013年春节前几天,店里忙的不可开交,可他一大早就带着全家人满载着慰问品赶到红会,走街串巷进村入户,走访慰问帮困解难。一天下着雨,乡间的路看不清摸不着,到处是泥泞坑洼,从潘集区泥河镇一户遭遇大火的农家出来已是晚上8点多,可还有另一个乡的贫困五保老人等需要前去慰问,此时志愿者们已经连续跑了八九个小时了,饥渴疲惫,孩子饿得嗷嗷叫。张志敏一声感召:“坚持下吧,不能漏一户。”于是他驾车前面开路,晚上9点多大家终于赶到老人家,老人激动不已:“好人啊,这么晚了还摸来看俺,让俺说啥好呢!”
奉献爱心传递温暖
提起张志敏,不管左邻右舍,还是同学朋友、店里的员工,就是一个评价“大好人”。对一些特困家庭,张志敏悄然践行着自己心中的承诺:“帮一时没用,要帮就帮到底,也许能帮人家改变命运。”
他原来的老邻居孙大姐夫妻俩没工作,患了大病,还供养孩子上学,非常困难,张志敏一帮就是20年,孙大姐一家吃的用的花的几乎都是张志敏送去,其实当年张志敏家也十分艰难,但只要自家能吃上饭就不会让孙大姐家饿着。后来张志敏生意好了,搬了家,虽然距离远了,可心一点也没远,隔段时间他便买点生活物资送去些钱,每年春节都不会忘记这门“穷亲戚”。
10年前张志敏店里职工的儿子、即将高考的张翔不慎摔伤,生命垂危,急需手术,但手术费要一下交齐3万元,张家无力支付。张志敏闻讯后,立即赶到医院一把交齐3万元,并托人找到专家为张翔手术,保住了命。此后他常去张家看望帮助。
帮助别人收获快乐
平时张志敏是一个雷厉风行的老板,可在志愿服务中他又那么温情细心,将满腔热情都投入其中。
88岁的空巢老人牟志修是个老革命,张志敏有空就去看望,夏天老人住的老房子电路老坏,年已半百的张志敏就跪到地上,趴在床底,爬上窗台,检修、打钻、布线,不仅每间房都修好电路,还接换好床头开关安好台灯,方便老人使用。
2013年夏天异常炎热,一天中午他无意中看到店门前一位环卫工满头大汗地忙碌着,他不忍心,就叫环卫工进店乘凉喝水。可环卫工怎么也不肯,感激地说:“谢谢您这个好老板,我这一身汗一身灰的怎么能进呢!”这句话刺痛了张志敏,很快,他开始了为环卫工创建“爱心驿站”行动。他首先印制了一些“环卫工爱心驿站”标牌,在自己和朋友的店挂上,并向附近的环卫工介绍说:“有这块牌子的地方,不管多高级,你们随便进来喝水乘凉。”随后,他又冒着酷暑,一家一家去动员、挨家挨户去求人,争取沿街店铺免费向环卫工开放,有的朋友看不惯,说他不怕有失身份,管那些“闲事”干啥。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全力带动下,主城区有34家店铺加入了爱心驿站队伍。
如今,张志敏把全家带进了志愿者队伍和服务现场,还动员了很多亲朋好友。他把生意交给了儿子,“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精力把善事做好。”
(记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