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余明清诚信创业扶危济困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军人出身的余明清临危受命,出任濒临倒闭的淮南市饲料公司总经理,他向当时的全厂职工立下军令状,一定把饲料厂生产和经营搞上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凭借超常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短短9个月时间,他深入基层,了解市场前景,走访学习兄弟企业经营模式,与全厂职工不分白天黑夜吃住一起共渡难关,使企业慢慢扭亏为盈,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近500名员工实现再就业,倍增全厂职工的信心,全厂职工都说:“余经理真的说到做到,值得我们信赖”。
原饲料二厂是一个集体企业,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他作为二厂的当家人始终把这120名员工的实际问题放在心上,亲自陪同员工办理养老协保手续,使他们将来的生活老有所依、老有所养。10余名老员工代表满含热泪来到余明清办公室,掏出几个员工拼凑的300元说:“您真心实意为我们下岗员工办好事,说到做到,诚实守信,我们从心里感激您。虽然生活不富裕,也一定要请您吃一顿大排档。”
在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使企业在历次转型升级中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安徽第一家将淮南地方名吃——淮南牛肉汤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形式推向市场,走出淮南,走向世界,使全国各地乃至世界都能更快捷地品尝到这一舌尖上的中国饮食文化;也是第一家将安徽当地蔬菜以速冻方式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国家;更是第一家组建淮南农业企业家电商平台,使淮南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踏上世界大舞台。
“诚实守信”是余明清经营企业和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为顺应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造福社会和百姓,2007年他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惊人举措——将白蓝集团总部从淮南城区整体搬迁到毛集经济开发区,实现了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先后在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孙台子、寿县、蒙城、淮北等地流转土地近10000亩,建立优质出口蔬菜样板田,带动周边近10万亩订单基地,与农户签订收购蔬菜合同,合同里最为明显一条就是保证农户经济收入不受影响,不管如何也要保障农户“旱涝保收”,给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当到收获时期,市场价格很低,他还是维持原来的合同价格,公司亏损了近300万元,别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农户也劝他降低价格,但余明清坚信:做人要诚实,干什么事也要守信,言出必行,这样才是做人的道理。近些年,公司总部生产加工基地每年招收当地民工近500人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这些年来,不管是公司员工和合作伙伴,还是当地的农户、原料供应商和产品经销商对余明清董事长承信重诺的优秀品质赞不绝口。
他在潜心经营企业的同时,念念不忘回馈社会和参加公益事业,在汶川、云南的地震灾区,第一时间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慰问金和救灾物资。逢年过节,深入到地方部队、敬老院、学校等社会组织进行慰问。特别是当地困难家庭和失学儿童他更是十分关注。他从事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达84万元,一直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做了无数好事的他,依旧平易近人、为人和善、微笑面对人生。年近6旬的他,仍奔波在社会和公益事业中,为各项社会活动添力加彩,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在当地乃至全省受到很高的社会赞誉。先后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十佳青年企业家”、安徽省“菜篮子”工程先进工作者、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先进管理工作者、省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记者 刘银昌 实习生 杨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