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朱双全潜心刑侦事业的故事
他是刑侦战线上的一名老兵:1990年加入公安队伍,长期从事基层刑侦技术工作。
他是刑侦战线上的拼命三郎:先后破获“2004.1.28”强奸杀人案、中央领导批示的“2004.7.11”淮南特大雷管被盗案、“2007.4.12”系列盗窃轿车团伙案及“2010.1.10”杀人案等多起有影响的重、特大刑事案件。
从警25年,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安部“指纹破案会战先进个人”、“全国刑事科学技术先进个人”、“安徽省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淮南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等殊荣。
他就是八公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朱双全。
2009年,辖区一名妇女在家中被杀,现场门窗完好有放火焚尸现象,分析为熟人作案,经侦查疑点集中在死者的儿子杨某身上。杨某因患精神病离家出走,其母盼儿回家心切每天晚上在其住处守护,不久便遭厄运。案件的特殊性在于案件发生在精神病人杨某的家中,调查中没有直接证据证实案件是死者儿子杨某所为。朱双全通过对现场仔细勘查,从打火机冲气罐上发现非常浅淡的血痕手印,已无鉴定条件。他没有放弃,对血手印的周围部位采用紫外照相、反射照相、分色照相及502显现等多种方法反复实验,最终提取到有数个细节特征的局部汗液手印。他通过对手印的血痕位置、手印形态和纹线流向趋势等进行分析,证明该残缺手印为嫌疑人杨某实施作案过程中手上粘附部分血迹触碰打火机充气罐时留下的手印,成为零口供认定死者之子杨某作案的关键依据。
为适应新时期打击刑事犯罪的需要,朱双全注重一点一滴的积累,练就了从一些不规则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中寻找端倪、查证犯罪的“看家本领“。
2010年,八公山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办理“2010.5.12”重大贩毒专案,在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马某时,在其周围未发现贩运的毒品。禁毒民警经过侦查,从马某的亲属家里提取到数百克的毒品,但犯罪嫌疑人马某拒不承认毒品为其所有。禁毒民警带着毒品包装物找到朱双全,希望能从毒品包装物上发现证据。朱双全小心翼翼地将包装物的胶带一层层地剥离开,并采用多种方法反复检测,终于从胶带的黏胶面上提取到具备检验条件的手印,经过鉴定认定为毒贩马某所留,为该重大贩毒专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证据。
朱双全有一个爱好:爱专研。他坚持探索新型技侦技术,研制出“荧光痕迹提取仪”,解决了部分疑难现场痕迹提取的难题。在“2007.4.12”特大系列盗窃轿车案件中,他利用“荧光痕迹提取仪”成功提取到一枚现场疑难手印,从而破获盗窃轿车10起的系列盗窃案件。
2010年,八公山区发生一起杀人案,案发多日才被发现,现场勘查时从一把厨刀上发现一枚无色的油渍手印,携带到实验室进行拍摄可以提取,但因为是油渍手印,稍有不慎便可能破坏手印纹线。朱双全运用自己研制的器材仅用数十秒即快速对该手印进行了有效提取,为抓获嫌疑人提供了有力证据。在研制多波段数码痕迹采集仪过程中,朱双全自学了光学、电子学及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知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经历了多个样品制作和反复实验修改完善,最终完成了具有很强适应性的数码痕迹采集仪器。2011年,来自于中科院安徽分院、中国刑警学院、南京市公安局、安徽省公安厅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近两年,朱双全针对案件现场遇到的难题提出了多项刑事技术创新方案,先后获得“省公安厅优秀工作项目”,科研成果获得“首届公安部基层技术革新二等奖”、2012年公安部科学技术三等奖。“数码微弱痕迹提取仪”等三项成果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
(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