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德耀淮南 > 响彻高塘湖畔的英雄赞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响彻高塘湖畔的英雄赞歌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7/27 8:33:4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见义勇为好人”王宗义托举生命感动中国

      王宗义,原本只是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岗镇魏嘴村的一位普通农民。然而,2012年发生在高塘湖上的一起意外沉船事件,却让他的名字和事迹在江淮大地上广为传颂。这位质朴善良的农民,用托举生命的感人壮举,唱响一曲舍己救人的英雄赞歌……

      “我们翻船了,快来救命啊!”2012年11月25日下午,高塘湖畔行人稀少,湖面寒风吹起层层涟漪。岸边的王宗义正准备和几位朋友一起吃饭,突然接到对岸渔民郭某打来的求救电话。原来,一艘载有郭某等8人的凤阳渔船途经高塘湖淮南水域时,因风浪太大、船体吃水较深,发生了沉船事故。船上8人全部落入水中,生命危在旦夕!

      得知这一情况,王宗义来不及多想,扔下碗筷便冲向岸边,发动自家机动船,和朋友一起火速赶往事故水域开展救援。当他们到达现场时,发现有6人正在水中苦苦支撑,3人紧扶着沉船把手,另有3人拉着水中的围网,其中就有打电话求救的郭某夫妇。王宗义和朋友赶紧把他们一个个拉上船来,开足马力驶向对岸施救。

       经施救后,郭某等人告诉王宗义,还有2人沉船时落水,下落不明。此时的高塘湖面,风高浪急,湖水冰冷刺骨,沉船水域深近3米,距离岸边又有2000多米,搜救难度可想而知。冒险救人?还是为了安全起见暂避风浪?王宗义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抢时间!救人!

      随着天色渐暗,湖面能见度越来越低,王宗义不肯放过最后一丝希望,和闻讯起来的村民一道,继续冒着危险驾船驶往沉船水域,来回往返搜寻落水者。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搜索,他们终于找到一名落水者,可遗憾的是,落水者因溺水时间太久,已没有了生命迹象。此时,夜幕降临、风浪又起,考虑到救援人员安全,王宗义等人只得放弃打捞,直至次日清晨继续搜寻,找回了最后一名遇难者尸体。

      “当时只想着救人,啥也来不及想”。事后,面对众多媒体的采访,质朴的王宗义说道,这种情况根本顾不上考虑危险,把人救上来才是最重要的。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面对风浪、不惧危险、义伸援手,挽救回6条鲜活的生命,感动了所有知晓这件事情的人们。2013年,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王宗义登上“中国好人榜”名单,并被评为“见义勇为好人”。

(记者 陈崇韧)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