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志愿者聂道美千双爱心鞋传递朴素大爱
“没有眼睛,我可以用手摸,靠嘴引线,用心去缝制棉鞋送给需要的人。”
她是我市一位57岁的盲人志愿者,叫聂道美,一个双目失明、家庭困难的农村妇女,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多年来,她的爱人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大儿子也患有重病,媳妇离家而去,撇下一个年幼的孩子,善良坚强的聂道美不仅靠一双手撑起了这个家,还凭借练就的特殊技巧,摸索着给灾区、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等贫困群体免费做了1000多双“爱心鞋”。
用双手缝制光明,千针万线送温暖,小小“爱心鞋”带给社会大爱的正能量。
双目失明,坚强面对“黑暗”
20多年前,家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潘集区夹沟乡陶小郢村的村民聂道美又气又急又恐惧,不几日竟突然双目失明。眼睛看不见了,聂道美的世界彻底陷入了黑暗,“什么事也没法干,那时候,真想一死了之。”
但是,倔强的聂道美没有被艰难的生活打倒,她慢慢地振作起来,选择了用坚强去面对。她开始摸索着自食其力,用手、用腿、用嘴、用耳朵,渐渐学会烧饭、洗衣、下地干活,还学会了用缝纫机、织毛衣,更奇迹般地学会用舌头穿针引线做针线活……
眼睛看不见,农闲时她有的是时间,尤其是晚上不用看电视,时间更充裕。2010年的一天,她从电视里听到一个敬老院的老人冬天没有棉鞋。她突然想到自己会做鞋,可以给老人们做又暖和又舒适的布棉鞋,老人穿上一定喜欢。于是,她将节省下来的生活费拿出来让邻居带着她到集市买来做鞋的料子,摸索着裁剪、浆料,一针一线开始缝制,做了一个多月,30多双又暖又软的布棉鞋托人送到了敬老院,老人们爱不释手,连连称赞许多年都没穿过这么舒服的手工棉鞋。
结缘灾区,爱心鞋传递温暖
2010年4月,玉树发生地震,聂道美听说灾区很冷,孩子们没有鞋穿,于是就买来各种各样的布料,给灾区的孩子赶做布鞋,做好一批她就急着让邻居带她辗转来到淮南市红十字会送爱心鞋,回去再继续赶做。
2012年云南彝良地震发生后,她心急如焚,连天加夜,加快了做鞋的速度,两次捎来132双。“那里是山路不好走,天凉了,地震灾区的老人孩子穿上我做的布鞋会舒服些。”
2013年4月四川芦山地震,聂道美和邻居一早就赶车来到淮南市红十字会,除了表示继续给灾区做爱心鞋,还捐出200元钱。工作人员不忍心收,她就不肯走,无论如何也得捐出去。
2014年新年前,她在合肥看护住院治疗的爱人,无意间听人说起合肥福利院里有100来个孩子,回来后她日夜赶做了100双鞋子在新年前交给了该院,作为送给孩子最好的新年礼物……
几年来,只要一有空,她就坐在自己家门口,不紧不慢摸索着一针针一线线、千针万线不停地做着爱心鞋,嘴一次次磨破,手无数次扎伤,两只手的食指也被细细的钢针磨出了深深的痕迹,连嘴唇也因独特的穿针方式磨出了茧子。她还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冠心病,坐久了便腰腿疼痛难忍,下肢浮肿,胳臂手指都发麻,但她做鞋从不间断。“活都是赶出来的,不怕慢就怕站,一停下就耽误事了,老毛病了忍一忍吧。”
聂道美把节省下来的油盐钱用来买做鞋的料子,请邻居和孩子帮忙去集市挑选买来适合不同年龄、季节的布料,裁剪不同的式样,做出来的有单鞋、棉鞋、拖鞋、还有靴子,不仅实用舒适而且时尚,和卖的鞋子一样漂亮。
帮助别人,她心中充满快乐
“我不是一个废人,还可以帮助别人。”日复一日地缝制爱心鞋,帮助困难群众,让聂道美找到了一种新的活法,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她做的鞋出了名,附近的老人专门跑到她家里要;有的人要买,可她说“再贵也不卖!”村里许多人劝她不要管那么多闲事,“你连人啥样的都看不到,还帮那些不认识的人做啥鞋子,谁认识你这个农村的瞎子?”
聂道美却总是嘿嘿一笑:“我没有别的能力能帮助别人,我做的鞋子别人穿着舒服,我心里也舒服。”聂道美说,她会一直做鞋给需要的人,一直到她做不动那一天为止。
(记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