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安徽日报:煤企困局待突破——关注低迷中的煤炭产业(上)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日报:煤企困局待突破——关注低迷中的煤炭产业(上)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5/21 8:33:4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安徽日报2014年5月14日7版

  ■本报记者吴量亮

  价格成本倒挂亏损加剧

  “西部或国外进口的煤炭,加上运费后的到厂价,比本地煤还要便宜。”近日,记者在产煤大市淮南采访时,某电厂燃料采购部负责人坦言,公司要追求利润,选择外煤是理性的决定,可以保证效益最大化。采购外来煤而非本地煤,这在当地已并非是一家电厂的选择。我省煤炭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由此可见一斑。

  2011年下半年,国内煤炭市场进入弱市。2012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下游需求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国内煤炭企业产能的大量释放及海运煤进口规模的增加提升了煤炭的供给规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情况出现逆转,煤炭价格大幅下跌,我省煤炭产业开始受到巨大冲击。去年,全省煤炭行业净亏损35.9亿元,同比减利108.8亿元,成为我省头号亏损行业,也是唯一一个亏损超过10亿元的行业。今年以来,全国煤价持续走低,目前,煤炭行业的重要参考标杆——秦皇岛50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为每吨450元至460元,同比下降80元,比年初下降了130元,已低于我省煤炭行业开采成本。

  “不像内蒙古等西部地区多露天煤矿,我省煤矿矿井都是深井,开采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价格与成本已出现倒挂。”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四大矿业集团煤矿平均开采深度达到710米,比全国平均水平深210米,皖煤由于安全等方面的投入大,远高于西部煤炭的到厂价格。据了解,目前,我省主要煤炭企业每开采1吨煤炭亏损达40元至60元。

  “不开采,是等死;开采,是找死。”有业内人士用这句话形容煤炭企业当前面临的无奈现实。据统计,1至2月份,全省煤炭主业亏损6.5亿元,同比减少利润7.8亿元。最新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煤炭板块亏损高达14.5亿元,亏损额进一步上升。

  库存高企生产经营遇困

  煤矿出井煤炭积压渐多,电厂煤炭库存接近满仓,省内主要煤炭接卸港口、码头的煤炭库存量有增无减。这是记者近期走访淮北、宿州、马鞍山等煤炭产业链有关企业时的直观见闻。没有价格竞争优势,直接导致的是煤企销售困难,库存积压严重。

  “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8.09亿元,较期初增长193.5%,主要系煤款回笼减少所致;存货期末余额3.76亿元,较期初增长62.99%,主要系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存货增加所致。”皖北煤电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恒源煤电披露的今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原煤产量359.02万吨,销量257.02万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8亿元,同比下降31.06%。

  截至3月底,全省四大矿业集团矿区存煤已达304万吨,同比增加58万吨,增幅24%,较年初增加了133万吨。目前,省内电厂煤炭库存已经超过300万吨,可用天数达15天,总体库存超过往年同期;省内主要码头煤炭库存量也达到200万吨以上。受高库存影响,煤企产能普遍收缩。1月至3月,全省煤矿共生产原煤3315万吨,同比减少310万吨,降幅8.56%。其中,淮南矿业集团产量同比减少437万吨,降幅达23.15%。

  相比往年,今年电煤双方谈判更加不易。截至4月底,除皖北煤电集团签订了两份电煤合同外,其他三大矿业集团均未签订电煤合同,直接影响企业销售,淮北矿业集团2月份销售额仅为12亿元,创2009年以来单月销售最低,其中还包括10亿元的承兑汇票。

  由于煤炭行业盈利前景不被看好,为控制不良贷款上升,今年以来,国内各银行开始缩减对煤企贷款。“目前煤炭行业普遍亏损,银行压缩贷款额度,对煤企经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淮北矿业集团有关人士坦言,在目前煤炭需求低迷、煤价仍在筑底的情况下,煤炭行业的日子比较难熬。

  行业低迷影响持续发酵

  皖北某矿企新开一个矿井,招聘了30多名员工,不到半年,员工只剩下了2人。记者电话采访曾经在此矿工作过的张师傅时,他说,在井下挖煤工作条件差、危险性大,如果工资再上不去,就没有人愿意干了。技术人员从过去的流入状态转为目前的不断流失,个别企业已出现工资延发,资金紧张加剧等困境,行业低迷影响正持续发酵。

  煤价下跌导致有关煤企资产重组的告吹。去年5月,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决定将当时盈利情况较好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提升国投新集在煤炭行业整体低迷情况下的盈利水平。不料事与愿违。今年2月25日,国投新集发布公告称,“自公告重组预案以来,煤炭市场情况进一步恶化,供需关系进一步失衡,标的资产的盈利状况受市场影响,未达到预期。并且,煤炭价格走势仍不明朗”,终止了本次重组计划。

  行业的低迷甚至影响到了安全生产。今年一季度,我省国有重点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上升。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煤矿企业亏损严重,安全资金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煤矿的安全改造和提升。据了解,从去年开始,一些煤企就已将安全资金提取从过去的50元每吨降低至33元每吨,还有的低至30元一吨。

  “外界谈论的煤炭行业困难很多,但煤企遇到的困难可能比我们感受到的更严重。”中国煤炭报资深记者丁继民通过深入煤企采访了解到:“这不仅是安徽,更是全国煤炭行业面临的普遍情况。”业内人士预测,煤企今年的日子可能比去年更难,“近年来煤企降本增效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进一步下降空间已经不大,但行业的颓势可能还要持续3至5年,更多中小煤企或将被淘汰。”

  “受宏观经济及环保影响,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业增长放缓,今年煤炭需求增长将进一步趋缓。”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局局长张绪翔认为,煤企发展面临的压力或将进一步加大,形势将更加严峻,煤企必须加快转型,才能改变目前所处的窘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