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学苑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5/20 5:43:4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张文标

    经济越是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越是深入推进,社会就越是需要建设,与物质文明相协调的精神文明就越是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上的匮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口袋满满,脑袋空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和前途的民族。培育和践行,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使其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追求和自觉行动。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充分发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前进的重大作用。
    “内化于心”,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理想信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合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只有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父母长期卧床,该怎么孝顺,别人有难帮不帮?这些看似纯道德的问题,其实涉及社会诚信、友善背后,更触及深层次的社会体制问题。因此,我们要本着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小便在人们心中播下健康的“种子”,逐步使它生根、开花、结果;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尤其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最大限度地奏响主旋律、唱好“正气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要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使大家在理性和情感上对核心价值观产生双重认同。
    “外化于行”,就是要推动全民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样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也在于实践。如果离开了实践,脱离了生活,再好的价值观也会沦为空谈。只有付诸实际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中央党校的校训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时期,就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实际、针对性强的实践活动,动员全体社会成员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娃娃做起,把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让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等善举成为大家自觉的行动;要弘扬正气,压住邪气,坚持建设与治理相结合,集中力量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强化道德认知,传播正能量、化解负能量。
    社会进步,需要价值观的支撑;国家前进,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就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只要我们坚持在培养中践行、在践行中培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的精神家园就会更加纯净,我们奋进的步伐就一定会更加有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